花卉定義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的不同含義。狹義的花卉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芍藥、水仙、香石竹等。廣義的花卉還包括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榆葉梅、珍珠梅等。
花卉的種類
花卉的種類繁多,根據習性不同,大致有以下分類法:依觀賞部位分類:可分為觀花類、觀葉類、觀果類、觀莖類和觀根類。
觀花類:此類花卉以花朵為主要觀賞部位,以觀賞花色、花形為主。如杜鵑、月季、菊花、大麗花、牡丹、扶桑、君子蘭、茶花等;
觀葉類:此類花卉以葉為主要觀賞部位,這類花卉的葉形奇特,葉色翠綠,挺拔直立。如龍血樹屬、喜林芋屬、龜背竹、蘇鐵、變葉木、五色草、彩葉草、銀邊翠、雁來紅及蕨類植物等;
觀果類:此類花卉以果實為主要觀賞部位,這類花卉的果實形狀小巧玲瓏,果色鮮豔,一般掛果期長。如觀賞辣椒、冬珊瑚、火棘、佛手、金橘、乳茄等;
觀莖類:此類花卉以莖為主要觀賞部位,以觀賞莖枝的形態和色彩為主。這類花卉的莖有的變態為肥厚的掌狀,有的節間極度短縮呈念珠狀,有的莖色變色等。如仙人掌、佛肚竹、光棍樹、紅瑞木等;觀根類:此類花卉以裸露的根為主要觀賞部位,如榕樹盆景、龜背竹、樹蘿卜、山龜等。
依植物形態構造分類:可分為草本花卉、木本花卉。草本花卉又可分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包括終年常綠花卉和地上部於開花後枯萎,以芽、根蘖、地下部越冬或越夏的花卉。生命能延續多年。如菊花、側金盞、芍藥、桔梗、大麗花、百合、水仙、唐菖蒲、仙客來、馬蹄蓮和美人蕉等;一二年生花卉:這類植物生命周期在一年之內,春季播種秋季采種,或於秋季播種下一年春末采種。根據其耐寒性,可分為耐寒、半耐寒及不耐寒三類。另外,有些多年生草本花卉,如雛菊、金魚草、石竹等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木本花卉包括喬木:如常綠的玉蘭、桂花和落葉的櫻花、梅等,多為暖溫帶或亞熱帶植物;灌木:如常綠的杜鵑、山茶、含笑、梔子和落葉的月季、牡丹等,多為暖溫帶或北亞熱帶原產。
花卉生長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花卉生長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有光照、溫度、水分、土壤、肥料等。
1.光照
是植物製造有機物質的能量源泉,對花卉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光照強度、光質和光照時間三個方麵:
光照強度指太陽光照射在植物表麵的光度,光強大小不僅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弱,而且影響植物各器官結構的發育和形成。在一定範圍之內,光強越大,植株生長速度越快,器官分化速度加快,植株生長節間變短,變粗,有利於植株花青素的形成。根據花卉對光照需求的不同,分為陽生花卉如月季、仙人掌、菊花、一品紅、鬱金香、牡丹等;陰生花卉如八仙花、君子蘭、蘭花等;中生花卉如:梔子花、杜鵑、景天等。
太陽光是由不同波長的光譜組成的,不同波段的光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不一樣,紫外光部分主要是抑製植株莖的伸長和殺菌作用,紅外光部分則具有吸收熱能,提高植株及栽培土壤溫度的特點。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對光照時間長短發生相應反應,有的植物需要在晝長夜短的夏季開花,有的植物需要在夜長晝短的秋季開花,而有的植物對光照時間不敏感,隻要濕度、溫度等生長條件適宜,就能正常開花結實,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植物的光周期現象。光周期現象是植物長期進化過程對原產地日照時間長短的適應性表現,也是決定植株自然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們在栽植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日照時間長短對植物的影響。必要時通過設施結構的內部補光設備或遮光設施對植株生長環境進行光因子調控,以達到催化或延遲開花的目的。如使長日植物長期處於短日照條件之下,植株隻進行營養生長,沒有花芽分化和器官形成,不能形成花蕾,而如果采取人工補光處理長日植物,就可以促使其提前開花;反之,采取遮光的方式處理長日植物,可以誘導其延後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