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這個詞的最早是老子說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意思是:可以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語來闡釋的“名”,就不是恒久不變的“名”。一個大師曾這樣說過:道是不可言說的,因為它們不存在同一個層麵。例如蛋殼內的蛋黃,永遠無法看到這個蛋完整的時候。道就是這個完整的蛋,而語言是蛋黃。蛋黃永遠無法描述這個蛋,因為它存在的時候,蛋就不存在。在得道者那裏,他不言不語可以與道合一。但他無法觀察,觀察需要分裂成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但道是全然一體的,無法觀察或被觀察,隻有全然喜樂自在。當離開道的境界,用語言描述道的時候,隻是一種“回憶”、一種“味道”,但永遠無法描述完備。一個大師甚至不願意說話,他們沉浸在這種境界中,他們分享他們的存在。隻有當一個想知道他們的人,無法用心感受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才退而求其次,用語言幫助這個人進行調整。除非這個人逐漸明白他們的意思,開始閉上嘴巴,用心傾聽,否則這個人會得到很多“非常道”的東西,但不會真正明白什麼是“道”。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
當今世界各行各業均以“道”而生,盜賊以先祖盜寇的銘“劫富濟貧、盜亦有道”作為自己偷盜生存的信仰;商人把利潤的最大化看作是他們的“道”,隻要有利益作奸商他們也就在所不惜;學道之人本以傳道授業解世人之惑作為自己的道......
這個故事我打算說點關於道教各派在傳道中的不同和爭執。總之,他們的“道”追求的其實是精神上的不滅和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