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旅遊篇(二)(1 / 3)

孕婦怎樣旅行?

孕婦旅行應安排在妊娠的幾個月內,但不能安排活動量太大的長途旅遊,以短時間、短路程旅行為好。旅遊點應選擇在平原地區的風景區和旅遊場所,以使孕婦心情愉快,精神煥發,利於胎教。一般不宜上高山,爬危崖,防止過分勞累。孕婦的皮膚對陽光特別敏感,所以夏天外出旅遊時,別忘記帶上遮陽傘。在雷電交加的天氣時不要外出,在途中遇到雷雨要及時躲避。應穿寬鬆的衣服,隨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旅途中少吃刺激性食物,不沾煙酒。旅途中若發生異常情況,如腹癰、陰道出血、眩暈惡心等,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盡量乘坐較平穩的交通工具,防止發生眩暈、惡心嘔吐現象,而且不能隨便服用止暈藥等。

旅遊中遇到特殊地形怎麼辦?

在人煙稀少的郊野、深山中,選擇一條省力、安全、不容易迷路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在山區選路,應注意不同地形的特點。山脈走向清楚、山脊坡度較緩時,最好把路選在山脊上,便於觀察,以確定自己所在位置。橫越山梁時,最好找其側麵的一道山穀向上攀登。因為從山穀處翻山道路較近,導向性強,還可以避風。但在洪水季節走山穀應多加注意。如果沿山脈方向前進,或山坡度較陡,就要把路選在山腰,沿山腰橫向前進,比較安全省力。在行走時,要選擇地麵堅實,少碎石、少風化岩、少荊棘的地方。坡度較大時,要選擇有樹的地方落腳,以免滑坡。

在黑暗中行走,在有照明器材的情況下,應仔細照準道路,千萬不能亂闖。在洞中探奇,應辨清前進方向,最好貼著洞壁走,在每個路口都留下醒目的標記注明方向,火把、手電筒等照明工具應合理使用,要留有餘地,以備歸途之用。在沒有照明工具的情況下,如果完全看不見道路,隻能用手腳摸索或手杖探路時,應堅決停止長距離行走。在那種似乎可以看見路,但事實上看不清楚的條件下行走,是最不安全的,會給人造成錯覺,導致錯誤的判斷。人們常常容易把水塘當成平地,把深坑當成濕地,把山影當成樹影等等,造成失足或迷路。防止的辦法,一是借助必要的輔助工具,如探杖、繩索等;二是憑借經驗,“不走黑處,不走亮處,專走不黑不亮處”就是一條經驗諺語。

雪後行路,應沿著路走,不要另辟蹊徑。因為大地被覆蓋,看不到雪下的真實情況,要避免誤人冰河或枯井。在山區,應盡量選擇台階狀的地形,或林木茂密的地方,要避開陡坡,以防滑墜。積雪較深時,應在山脊上選路,避開山穀,以防陷人被雪填平的深穀中。同時,行走時每一步都要踏到堅實安全的地方,手要抓住牢固可靠的物體。

怎樣注窻旅行安全?

在旅遊中意外事故時有發生。為了保證旅遊安全,應注意下麵一些問題。

首先是在出發前要正確估計自己的體力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參加的旅遊活動。

到了一處新的旅遊地,應先打聽一下當地的有關情況,如水的深淺,有無暗礁,哪條路好走,路上有什麼險處等,待心中有數後再去遊覽。如果是登山、遊泳或是在原始森林、荒漠中旅行,應該結伴而行,相互照顧。單獨行動很容易發生意外。

在森林中遊覽首先要防止迷路,還要注意防火,不能把火柴或煙頭亂扔,不準隨便點火做飯。為了防止鬆毛蟲、壁虱等有毒的昆蟲傷人,要注意穿長袖衣褲,並紮緊袖口、褲腳。走出森林後,應立即找合適的地方,清掃和抖落衣服上可能存留的昆蟲。

登峰臨頂是旅遊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如不注意安全,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意外。需要注意的是:除備齊各種旅行必需品外,最好還能帶上拐杖、繩子和手電筒。遇到意外時,這些物品會發揮很大作用。要根據個人體質量力而行。年老體弱者途中應有身強力壯者作伴。天黑以前一定要到達預定目的地,以免夜間露宿。

登山時衣服可少穿一點,但休息時要披上稍厚的衣服,防止受涼感冒。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不要穿塑料底鞋登山,以鞋底摩擦力大、軟底、軟幫、係帶的鞋為好。

旅行時遇到沼澤地怎麼辦?

必須通過沼澤地時,最好尋找一位了解情況的人作向導。行走時,手中應執有一根探杖,探尋堅實的地麵或泥水較淺的地方。沼澤中常有一些由叢生植物形成的池沼,這些由碎葉、湖草、泥土組成的漂浮層其厚度、強度、支撐力都不相同,走在上麵很容易發生意外。

通過時,每人應探查自己的路線,有可能的話不要重複前人的腳印。總踩在一個地方重量加在一條線上,容易發生危險。在必須單線行走時,應拉開距離,防止重力過於集中。應盡量利用突起的土丘。如遇到有鮮綠色植物的地方,應繞行,因為此處不是濕度大就是漂浮層薄,下麵很可能是泥塘。應盡量避免在此處走動,以免震動過大。

萬一旅遊者陷入沼澤,千萬不要驚慌,應放下探杖,用開背包,躺平身體,盡量擴大身體與沼澤地的接觸麵,控製下陷的速度。下陷被控製住後,可以利用身體的翻滾,使自己從沼澤中擺脫出來,也可以利用身體向前傾倒而延伸出一段距離,攀扶或接近於幹燥地麵或其他附著物。

在自救很難成功的時候,他人才應開始援救工作。這時遇險者必須靜靜地等待,停止一切活動,以減緩下陷的速度。救援者應以盡量輕的動作接近遇險者,以防破壞遇險者附近浮草層的強度和浮力,使遇險者和自己陷入難以自拔的危險之中。救援者應輕輕爬到遇難者身邊,遞給他木棍或木板,使之增加本身的浮力,並使被救者看到希望,增強信心。然後用探杖、木棍等物鋪在遇險者身邊的漂浮層上,加大受力麵積,以便把遇險者拖到較堅實的地段上來

旅行時遇到河流怎麼辦?

首先要選好波口。渡口要選河水淺、河麵窄、水流緩的地段。人數較多時,可相互挽成一排順流斜向前進。前行時,應由最前麵的一人首先向前邁進,這樣既可減少阻力,也可防止發生危險。人數較少時,相互應隔開一定距離,以繩相連;前進時應等第一人站穩後,後麵的人再相隨前進,這樣可避免幾個人一起被水衝倒。如果河水較深,河麵較寬,水流較急,不可冒險涉水,應盡量想辦法找舟船或筏子渡河。

旅行時遇到毒蛇怎麼辦?

毒蛇是旅遊者最容易遇到的危險動物。當走到草深林密、人跡罕至的地方,應加倍注意。最好手持一根探杖、木棍等在前開路,抽打兩邊的草叢,“打草驚蛇”。即使有蛇向人攻擊,手中棍杖也可對付。遊人在草叢中行走時最好穿長衣長褲,並戴上草帽,以防樹上的蛇襲擊。一旦發現毒蛇,應盡量繞行。如果毒蛇主動襲擊人,應用手中木棍對準蛇的“七寸”部位猛擊,或設法抓住蛇尾,將其倒提,抖散蛇的骨架,也可以掄動蛇身,將其摔死。萬一被毒蛇咬傷應首先結紮傷口上部的肢體,然後擠壓傷口,使毒液排出,擠壓時可用清水、涼茶或高錳酸鉀溶液衝洗,最後敷以蛇藥並迅速到醫院救治。

在野外迷了路怎麼辦?

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又沒有隨身攜帶指南針時,可依據下麵的一些方法辨認方向:

獨株樹的陽麵(即朝南方向)枝葉茂盛,而陰麵(即朝北方向)枝葉較稀疏。在密林中,岩石南麵較幹,而岩石北麵較濕且有青苔。桃樹、鬆樹分泌膠脂多在南麵。冬樹墩的年輪,朝南的一半較疏,而朝北的一半較密。石山溝或岩石等處積雪難以融化的部位,總是在朝北的方向上。

螞蟻的洞穴多在大樹的南麵,而且洞口朝南。了一些自然村落一般都集中在山的南側,而且門大多數是朝南開的。一般古廟、古塔、祠堂等建築物都是坐北朝南的。

若是夜晚天空可看到星星,隻要找到北鬥七星,沿著“勺柄”的延伸線可找到明亮的北極星,北極星的方向便是正北的方向。

怎樣在夜間估計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