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禮儀篇(一)(1 / 3)

怎樣提髙社交吸引力?

在人們的交際活動中,人際吸引力可以促使人際關係密切、深化和穩定。這裏說的交際吸引力主要是指人的優良素質,優美的風度,留給人美的印象。

所謂優良的素質,與一個人的文化程度、知識水平、道德修養密切相關。人們自然喜歡與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知書達理、銳意進取的人交往。知識使人明智。人們常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個道理。

風度美,屬於一種外表美、行為美。風度是一個德、才、學、識等各方麵修養的外化,是人待人接物時的一種外在方式。它直接表現在人的談話、舉止和服飾等容易形成直感的方麵。外表的美可以引起人們的喜歡,人們常用“風度翩翩”、“落落大方”、“瀟灑脫俗”來形容風度的美。風度的美是內心美的自然流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是心靈的外衣,良好的文化素養,淵博的知識,精深獨到的思辨能力,是構成風度美的重要內在因素。外貌的美隻能炫耀一時,而心靈的美才能永久不衰。在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例子,有的人貌不驚人,初次見麵時並不惹人注意,但接觸多了就覺得他(她)有一股內在的吸引力,怡人悅目,回味無窮。相反,有的人隻有一副漂亮的外貌,而沒有豐富的內涵,猶如白開水一杯平淡無味,時間一久容易使人乏味;還有的人雖然風度瀟灑,但掩蓋著卑劣的思想,損人利己、弄虛作假,這將更令人厭惡。所以外表美與內在美應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如果說人的容貌是無法選擇的,那麼人的風度和素質的提髙是可以潛心培養和嚴格訓練的。就像“學問”一樣,是需要不斷身體力行,日積月累的。隻有不斷地完善自我,交往中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習慣不美怎麼辦?

無論是社會活動,還是私人交往,人們的習慣,大都要符合環境的要求,以社會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為準繩,來約束和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有的人由於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或在別人麵前毫不掩飾地咳嗽、打噴嚏、打嗝;或與別人談話時擦眼屎、挖鼻、修指甲、搓泥垢;或旁若無人地張大嘴巴打哈欠、伸懶腰;或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張開大嘴用指甲剔牙;或當眾修飾儀表,梳理頭發,整理衣服;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談情說愛,做出令人難堪的親昵行為等,這些都是不良習慣。這些習慣來自於一個人在生活中的不檢點,缺乏自我克製力,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習慣勝的行為,破壞了自己的形象。

文明、良好的習慣,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和道德水準,它來源於生活的積累,同時也要不斷地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加以約束和調整。比如咳嗽或打噴嚏,應用手帕捂住口鼻,臉轉向無人側,避免唾液噴到他人,避免發聲過大;口中有痰要吐在手紙或手帕裏,廢棄物要投入垃圾桶內;在別人麵前剔牙,一定要用另一隻手擋在嘴前;在公眾麵前,最好不要挖鼻孔;雨雪天去別人家門要先擦鞋底,雨具放在門外或門廳等等。

當然,良好的習慣無關生命,無關於衣食住行,盡管你不懂,也不會威脅你的生存問題。但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惹人討厭,實在不是件光彩的事。在這些方麵,不能我行我素,更不能積習不改。說得重一點,這也是提高我們民族素質的一個方麵。

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具備這種素質,你才會風度翩翩,魅力無窮。在任何場合,人們總是喜歡有教養、懂禮貌的人,而不喜歡粗野、愚昧的人。

什麼是氣質美?

氣質,似乎是人們熟知而又不易捉摸的概念,大有“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意味。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用氣質來評價對方,如“豔而不俗”、“儀態端莊”、“風韻猶存”等等,實際上這都是由於氣質美所帶來的風采。一個人持久的、高貴的美莫過於氣質美。

氣質美,屬於一種內在美、精神美,是以一個人的文化、知識、思想修養、道德品質為基礎的,通過對待生活的態度、情感、行為等直觀地表現出來。人們觀察、評價一個人的氣質時,往往是“由表及裏”,透過對方的眼光、神情、談吐,才能觀察到一個人的氣質。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神情是感情的外露”、“談吐是直抒胸臆的表達”。在現實生活中,氣質好的人,的確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外貌秀麗,舉止端莊,性格溫柔給人以恬靜的靜態氣質美;身材魁梧、行動矯健,性格豪爽的人,給人以粗獷的動態氣質美;外貌英俊,舉止文雅,性格沉穩的人,給人以高潔優雅的氣質美。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氣質美?

從心理學看,氣質可以劃分四種類型: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

多血質的人,性格活潑,情緒飽滿,易適應各種交際場合和交往對象。社交場合中表現為熱情有餘,不夠踏實,感情好惡流露明顯,感情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不夠,會給交往對象忽冷忽熱、不可靠的感覺,導致交往的失敗。因此,多血質的人,應該學會自我控製,不能憑借感情用事,要在熱情中求平穩,行動中求紮實。

黏液質的人,交往中往往表現為喜歡安靜,情緒的興奮度較低,表麵上顯得較為冷漠,缺乏熱情,不易引起別人注目。因此,黏液質的人要盡量主動地與人打招呼和交談,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交往中表現出主動性和熱情。

膽汁質的人,情感表現為不可遏製,容易衝動,脾氣急躁,在社交場合中,一旦興奮起來,眉飛色舞,滔滔不絕;遇到不高興的事或挫折時,變得粗暴。這種大起大落的情感特點會使交往對象無所適從,從而退避三舍。

抑鬱質的人,情感的興奮性和抑製性都較弱,謹慎、孤僻,常給人難以捉摸、不可接近的感覺。但是,抑鬱質的人一旦交往成功,對朋友的友誼將是非常專注忠誠的。對抑鬱質的人來說,增強自信心和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氣質不隻固定在一種類型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把握好自我氣質,也要在社交活動中不斷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優良氣質。氣質這個概念將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現代生活中,成為衡量一個人社交能力的尺度之一。

第一次見麵怎樣才能留給人一個好印象?

我們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與陌生人初識,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如何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如何使自己的社交活動獲得成功,也是一門藝術。偶一不慎,禮貌欠周,常常會導致某次交往的失敗,或對你的前途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要盡量地利用好並抓住每個機會。怎樣才能在最初的交往中做到自然、落落大方,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首先,要消除自己內心的不安與緊張。有些年輕人很怕與陌生人見麵,靦腆得很,原來想好的話,在陌生人麵前說得結結巴巴,毫無邏輯,動作也不自然、協調,弄得雙方都很尷尬。你必須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用不著害怕,隻要膽子大些,掌握一般社交常識,了解對方的一些情況,知己知彼,緊張情緒便自然消失。

其次,要掌握必要的交際方法。第一次見麵除了講話要文明禮貌,、還要坦誠,說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和意見,這樣會得到對方的信任。在不傷害對方的自尊的前提下,坦率地說出自己對各種事物的反應與意見,往往會使對方覺得你坦誠、有見解、不卑不亢,這樣會使交往很快進人實質階段,不必花很長時間,浪費精力去互相試探。

第三,與陌生人相識,舉止要含蓄而豁達,既不能顯得過分熱情,一見如故,也不能過於拘謹。過於熱情,並非顯得很實在、誠摯,而嫌淺薄;謹小慎微,字斟句酌,吞吞吐吐,又顯得心胸過於狹窄,不易坦誠相見;而不卑不亢,坦誠大方才是與陌生人相見的最佳選擇。

第四,與陌生人交談要顯出自己的良好修養。當談論起別的人或事情,不能帶有輕蔑的口氣,即使談及的內容與對方無關,也會使對方對你做出否定的評斷,談話要盡量公正客觀,不能帶有個人好惡的強烈色彩去褒貶某事某人。要尊重對方人格,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總之,要在符合你的身份、地位,符合你所充當的角色中,反映出你的修養和知識水平。

為了給以後的交往打好基礎,我們總是力求在第一次見麵時給對方一個美的印象,有了好感,逐漸熟悉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初次見麵隻是為以後的交往打下基礎,創造條件。第一次印象是關鍵的,當然若要取得良好形象,除了以上四點外,還有許多因素,比如正直、自信、儀表風度等等。假如你把上述幾方麵很好地綜合表現給對方,一定會“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