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女性的生殖生理常識有哪些(1 / 3)

卵巢女性卵巢在子宮兩側,左右各一,其上覆蓋著輸卵管傘。大小約3厘米×1.4厘米×0.8厘米。35~45歲卵巢開始逐漸萎縮,到絕經期以後,卵巢逐漸縮小到原體積的1/2。卵巢的功能是培育、排出卵子以及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卵子卵子早在胎兒時期就已儲存在卵巢中。5個月胎兒的卵巢內約有700萬個卵母細胞,大多數將在其出生前消亡,出生時約有200萬個,卵母細胞數量的遞減速度一直持續到青春期才緩和下來。青春期女性卵巢內仍有20萬~50萬個卵母細胞,但成熟卵子隻有400~500個。在育齡期間,女性卵巢定期排出卵子,平均為每月1個。排卵前,體溫先回落而後上升,體溫回落的前一天和體溫升高的後一天,最容易受孕。宮頸分泌物也會經曆一個周期變化。接近排卵期時,分泌物增多,更清透、有彈性、濕滑,準備接收精子。排卵時,單卵泡裂開,排出卵子後,即刻演變為黃體,分泌孕酮。孕酮是胚胎發育的關鍵激素。排卵結束後,在雌激素和黃體雙重作用下,子宮內膜(子宮壁)增生呈海綿狀,以便接受精卵植入。若卵子未受精,黃體回落,子宮內膜隨月經來潮而脫落。

生理周期生理周期穩定的女性,月經結束後14天左右排卵。生理周期超過或不足28天者,排卵與受精期也會相應延長或提前。育齡女性體內激素升降變化,循環往複地逐月發生,皆是為受孕做準備。控製生理周期變化的激素主要有雌激素、黃體酮、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LH到達高峰時刺激排卵。

男性的生殖生理常識有哪些?

男性生殖器官分為內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兩部分。男性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輸精管、射精管、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外生殖器包括陰囊和陰莖。下麵介紹一下主要生殖器官:

睾丸睾丸是一對卵圓形的實體,通常一側大於另一側,且右側略高於左側。睾丸的縱徑為4~5厘米,橫徑為2~3厘米。每側睾丸重10克左右。睾丸的生理作用是產生精子與合成雄激素。雄性激素的作用是多方麵的,主要是:促進男性胚胎發育和維持男性第二性征;調節生精過程,促進精子發生;促進附屬性腺的發育與生長;維持正常的性欲與性強度;促進合成代謝等。睾丸產生的精子經過附睾、輸精管運輸,與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分泌的微堿性液體混合,形成黏稠的乳白色精液。

附睾附睾是睾丸的延續部分。附睾並非一個單純的精子通道和容器,主要為精子的成熟提供一個合適的微環境,因睾丸所產生的精子尚不完全成熟,不具備使卵子受精的能力。隻有受附睾液的“催化”,發生一係列的變化,才逐漸發育成熟。

精索精索是懸掛在睾丸和附睾附近近似圓形的索狀物,起到固定睾丸和附睾的作用。

輸精管輸精管是附睾管的延續,它起自附睾管,終止於射精管,全長約40厘米,分為附睾段、陰囊段、腹股溝段、腹膜後段、壺腹段。輸精管是輸送精液到前尿道的通道,壺腹部分泌液中所含的果糖又是精子活動的能源,而且壺腹部還是儲存精子、積存導管分泌的潤滑液的地方,是精子的第二個儲存處。

精囊精囊是附屬性腺之一,長4~5厘米,寬1.5~2.4厘米,在膀胱與直腸之間。精囊分泌液是精液的一部分,占每次射精量的50%~80%,是一種含有蛋白質的堿性膠狀液,不僅能稀釋精液,且對陰道和子宮處的酸性物質起中和作用。精囊液的另一功能是促使射入陰道後的精液,暫時發生凝結,以免很快流出來。

前列腺前列腺縱徑3厘米,橫徑4厘米,前後徑2厘米,重20克。位於膀胱頸部下方,包繞尿道前列腺部。前列腺每日分泌0.5~2毫升黏性液體,乳白色,亦為精液的組成部分,占一次射精量的13%~32%。射精時在精囊液之前排出,使精液液化以利於精子運動。

精子的產生睾丸是製造精子的“工廠”,而睾丸裏的曲細精管是製造精子的“車間”。男子兩隻睾丸總重量20~40克,每克睾丸組織每日生產1000萬個精子,每日總共產生2億~4億個精子。精子的產生過程需要兩個非常苛刻的條件:一個是營養,精原細胞分裂演變成精子,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另一個是低溫,精子的成長須有低溫,要求陰囊內溫度比體溫低1~1.5℃,而睾丸裏的溫度要比陰囊內的溫度再低0.5~1℃,否則,精子生長會半途而廢。從曲細精管裏產生的精子還是十分嬌嫩、幼稚的,它還不具有運動和受精的能力。因此,它還得在附睾裏逗留些日子,在附睾的微環境作用下,幫助精子做進一步的加工處理,使之逐漸成熟起來,逐步獲得運動和受精的能力。這個過程稱為精子的功能成熟。總之,精子在曲細精管內的產生過程需要74天左右,然後進入附睾繼續成熟的時間為16天左右,這樣前後總共約需90天才能發育成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