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歲以上老年人。
(4)反複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
(5)長期應用某些抗生素、止痛退熱藥、化療藥等腎毒性藥物。
腎髒病患者住院期間應達到哪些目標
腎病綜合征患者住院期間宜達到的目標:①明確詳細診斷。②製訂治療方案。③有效控製或緩解病情。④學習、了解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治療、預防、護理及病情監測的相關知識。⑤防治可能出現的治療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
兒童腎病患者住院期間家長應注意哪些事項
腎病患兒住院期間,家長要認真聽取專科醫生的查房意見,接受醫護人員的健康指導,並與其他病友交流診治的經驗、教訓與心得體會;要學會觀察並記錄患兒尿量、尿蛋白、水腫、血壓、精神食欲狀況等病情變化;還要訓練培養患兒尤其是嬰幼兒的用藥依從性,保證所用藥物落到實處。
腎病患者使用激素和免疫抑製劑期間應注意什麼
腎病綜合征的特效治療藥物是糖皮質激素和(或)各種免疫抑製劑,但它們均有既定的治療方案與療程,並有程度不等的藥物毒副作用,故應嚴格遵醫囑正規化使用,防止濫用,不得隨意更改用法用量或者停藥,也不能長時間不調整、不減量,應按計劃定期複診,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需要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用法與療程。不要僅僅指望管床醫生而要靠自己用專門筆記本去記錄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等特殊藥物的詳細用藥過程,包括其名稱、用法用量、用藥起止時間或持續時間、用藥累積次數或總量等,並與醫生一道核實所用的藥物有無缺失、有無漏服或誤用、有無長時間使用而不進行調整的情況(要理解:醫生不可能記住每一位患者的既往用藥詳情)。
腎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防範各種感染
各種感染與過敏疾病是導致腎病綜合征複發的首要原因。整個病程255^中(包括出院後與尿蛋白轉陰後)都要加強護理,防治感冒、感染,防止蚊蟲叮咬與過敏性疾病發生(要充分認識到: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要注意清除各腔道部位的隱匿性感染灶(如咽炎、扁桃體炎,牙齦炎,鼻炎、鼻竇炎,中耳炎等);盡量減少病房探視人員,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保持居家空氣新鮮,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要堅持長期鹽水漱口(至少每日2次),盡量避免進食冰凍食物,少吃零食;堅持長期服用免疫調節劑;預防接種要權衡利弊後慎重進行,以免導致腎病綜合征複發。有感染征象時應及時有效治療。
腎病患者日常飲食及運動應注意什麼
關於休息與活動:除顯著水腫、嚴重高血壓或並發明顯感染者外,應鼓勵患兒適當輕微活動,不宜長時間臥床休息。
關於飲食與食鹽:使用糖皮質激素患兒,宜多進食水果、蔬菜,控製高蛋白、高脂食物,攝人適量的優質蛋白質。除顯著水腫、嚴重高血壓有時需短期限鹽外,應鼓勵盡量正常鹽飲食,絕不可長時間低鹽甚至無鹽飲食。
關於中草藥與秘方:鼓勵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但不提倡盲目使用來曆不明或處方不清的中草藥與秘方,以避免中藥性腎病的發生或因使用中草藥與秘方而影響腎病綜合征的正規治療與遠期療效。
腎病患者複診與隨訪應注意哪些
(1)堅持院外繼續正規治療,即使尿蛋白轉陰後也不應隨意更改或中斷既定的治療方案,尤其是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兒不能隨意減量、停藥或加量。
(2)觀察並記錄病情變化,定時測定每日早晨尿蛋白,尤其是感冒發熱或皮膚過敏時;觀察並記錄用藥過程中出現的藥物毒副作用情況。
(3)要繼續用專門筆記本詳細記錄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等特殊用藥的詳細用藥過程(包括藥物名稱、用法用量、用藥起止時間或持續時間、用藥累積次數或總量等),並及時與醫生一道核對並落實所用藥物。
(4)要定期或不定期到門診部腎髒病專科醫生處隨訪複查,並不適隨診。複診時請按照腎髒病專家門診表的時間到門診部掛號就診。複診時一定要攜帶以下資料:老門診病曆,出院小結或其複印件,院外所用藥物清單(包括藥物名稱、藥品數量、用量用法),並攜帶早晨第一次尿樣本及24小時尿樣本進行必要的化驗檢查。
慢性腎髒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複查
許多慢性腎髒疾病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可能會覺得治療與不治療效果區別不大。因此停止了所有的治療,也不再去醫院複查。結果不知不覺中發現已到尿毒症期。假如能夠定期複查,一般不會很快發展到尿毒症。實際上對所有慢性腎髒疾病患者,無論治療效果如何,都應定期檢查。
(1)患者之所以停止複查,主要原因是錯誤地認為治療與不治療效果一樣(化驗指標改變不大,可能因為肌酐沒下降,尿蛋白沒減少而停止了複查)。實際上對大多數慢性腎髒疾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沒有明顯升高。當然經過治療,肌酐有明顯下降則更好。
(2)患者未能認識到定期複查可以及早發現慢性腎髒疾病的並發症,如高血壓、貧血及鈣磷代謝紊亂等。通過控製這些並發症可以使慢性腎髒疾病患者的腎功能得到保護,減輕心腦血管的損害。
(3)患者可能未認識到自己的慢性腎髒疾病會惡化得如此之快。實際上通過大量的調查發現,患者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病情相對平穩,但會在某些時候,由於疾病本身或用藥不當,或由於出現合並症等,使得腎功能急劇惡化,如未定期複查,有可能不能發現這一病情變化。
對於無症狀性血尿患者(沒有高血壓和蛋白尿,腎功能也正常),沒有行腎穿刺或已行腎穿刺,但病變輕微的患者,同樣需定期複查尿常規、腎功能、血壓和B超等。這是因為:第一,慢性腎炎患者的腎髒病理類型可能會變化。如患者在病初隻有輕微血尿,以後可能會出現蛋白尿、高血壓,甚至腎功能不全。此時需要立即就診,盡早積極檢查,盡早治療,此時治療方案肯定與僅有血尿時不同。對於單純性蛋白尿或間歇性蛋白尿患者也是如此。第二,某些患者開始病情較輕,可能是其他疾病的早期表現(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係統疾病等),如出現這些疾病的改變,也有利於盡早發現而得到正確的治療。第三,某些血尿如迅速加深,或出現血塊、血絲,需考慮泌尿外科疾病的可能,特別是40歲以上患者需考慮泌尿係統腫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