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一陣爽朗的笑聲回蕩在空曠的房間內,環顧四周,會發現各種電子屏幕、投影等,各種儀器設備,各種瓶瓶罐罐。
“我終於快成功了,幾十年的研究總算沒白費!”
古豐,男,79歲,著名生物學家、天文學家。至火星改造以來,常年穿梭與地球與火星之間,致力研究星體力學、重力學、微原子學、生物基因改造學等多重領域,同時也是一名數學家。9歲智商測試高達189,轟動一時,12歲考入清華,14歲畢業拜師著名物理學家張佑銘,18歲發明電子收集技術,此技術能把天空雷電產生的能量收集到一個特定的儀器中,同時使此儀器源源不斷地傳輸電能供人類使用,從而榮獲諾貝爾獎,至此開始了他人生漫漫科研路。
別以為已經79歲的古豐長著18歲一樣的相貌是一件怪事,其實對於公元2099年今天人類的科技已經通過克隆技術和思維灌注技術達到了長生的目的了。隻需要克隆一個自己,就能把自己的思維注入到克隆的自己,然後實現重生。
其中這個思維灌注技術就是得益於古豐在18年前的驚世駭舉,18年前,他親自做臨床試驗,當時多位好友勸阻他,以為他瘋了,最後當新的克隆人張開雙眼說出第一句“我是古豐”的時候,全世界為此歡呼了,全世界為此狂歡了。他成為了曆史上多次多重領域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一位。礙於此技術一次投入巨大,目前為止還沒有全世界推廣,隻有少部分有錢人得到了“重生”。遺憾的是古豐的老師卻沒來得及享受他這項成果,因此也成了古豐此生唯一的遺憾。
“嗯,讓我想想,估計再有幾個月又一個驚人創舉即將誕生了,哈哈哈,果然是這樣,當電子加速到無限接近光速,產生的重力也將無限大,其四周也將產生蟲洞。”古豐激動的說著。
他背後站著三名身著白大褂同樣頭發花白的老者已經身體不自覺得顫抖。雖然都身材挺拔,但是麵上的饑黃無法掩蓋,隻是這時候他們可不在乎這些。
左側一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者說道:“如果配上老師您研發的衝動融合延展儀,理論上將人工製造一個黑洞或者超級蟲洞。”
“話是這樣說,不過我們還得試驗,最後一階段,我們得確保萬無一失。”古豐轉頭看向中間一位老者,“冥王星上的空間站建設得怎麼樣了?”
“已經到最後階段了,下周五就能灌氧完畢,下周四可以出發了。”回答的是一位瘦骨如柴的老者。
第三位鷹鉤鼻老者補充道:“老師,重力牽引也做的差不多了,如果到時候實驗出現差錯,大不了炸毀冥王星,我們再通過重力牽引建一個冥王星,隻是3天的時間差,對太陽係應該影響不大。”
“好,就這樣,你們三個是我最得意的弟子,到時候我出現差錯,你們三個一定要繼續研究下去。”古豐的話透出一股決然。
“老師,您就一定要親自嚐試麼?弟子我可以代您試驗的。”中間消瘦老者隱隱有些擔憂和不安。
古豐瞪了一眼道:“你們還不知道我心思麼,我是不親自嚐試是不會罷休的,沒事,在著之前我們不是還有幾次試驗麼。好了,沒什麼事先去休息吧,已經忙了兩天了,你們也累了,明天休息一天,下周一再來。”
“是。”
“是。”
“是,老師”
三人同時應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