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談判(2 / 2)

孫琢亦搬了木材一道幫忙,張銘得空就與他說了幾句悄悄話。他眼下生的頗英挺,比張銘都高出一公分左右,但也不是滄州男子的粗獷,而是介於少年和男人之間的俊美,就是時不時透出些鬱色,令張銘一看到他就想起青青,心裏直歎氣。

孫琢見到張銘,倒無任何尷尬之色,雖然麵上有禮有節,但還是隱隱能覺出親近之意的。張銘一邊教他釘木板,一邊心道,算一算,這孩子也就十七歲,已經經曆了人生大不順之一,可他不知如何勸,看孫琢不言不語的,也不好貿貿然挑起話題。

也罷,男人,既然未能順利成家,立業就是最重要的,孫琢小小年紀就很有主見,大概不會走偏。

麵對陳舊的軍艦,大處張銘改不了,小處他還是能動一動的。他在船帆上加了點東西,又在船頭減了點東西,再試水時,就和以前有了些區別。感受最深的就是掌舵人,覺得輕快了好些。

隨後就到了與霍蘭總督辛迪斯談判的日子。張銘隨著常春一道進了琉璃島上的一間空民居。不知道這位總督有什麼怪癖,要求談判前一道用正餐,除了打仗割地,常春一貫好說話,也就同意了。

由於彼此不信任,談判時的飲食一貫是各自帶的,張銘啃了口糙麵饃饃,對著對麵桌子上的冷牛排吞了吞口水。食不言寢不語是一貫以來的餐桌禮儀,張銘不能向常春訴苦,就喝了一大口茶。

辛迪斯總督是個金發紫眼的中年漂亮男人,如果右眼下麵沒有刀疤的話。談判的翻譯是他帶來的,這翻譯之所以懂漢語,據說是因為寰朝時期的寰明帝曾將鐵蹄踏至歐洲的緣故,適時有許多歐洲傳教士學了漢語,眼下雖已過了數百年,但略通漢語的霍蘭人也是有的。

辛迪斯一行人的目的就是踏上這片中原土地看一看,能擄掠些黃金珠寶回去自然更好,所以特地帶了位懂漢語的傳教士在身邊。

那位傳教士穿了白袍立在他的身側,脖子裏還掛了個銀色十字架,有模有樣的。他附耳對辛迪斯說了幾句。對方突然朝張銘處看了過來,哈哈笑了一聲。

對方的一個侍者端了冷牛排放至了張銘眼前,那位傳教士磕磕巴巴的解釋道:“總督大人說,牛排,請這位穿藍色衣服的年輕人吃。”

常春沒注意張銘的動靜,頗為訝異的看了他一眼。坐在張銘身旁的孫琢則差一點就要拔劍,已經將右手移到了劍鞘處。

主角張銘則大喇喇的接過了盤子和刀叉,道了聲:“謝謝。”他回憶了一下西餐禮儀,最後發現隻記得左手用叉右手用刀,無奈的歎了口氣,割起了牛肉。

放進嘴裏嚼了嚼,雖然冷了,畢竟是肉,還是挺不錯的,筋多了點,難切,評分:六分。

張銘慢條斯理的吃完了一盤,最後將刀叉成十字架在盤子上。對麵突然響起了極為一致的鼓掌聲。他茫然的抬頭看了看周圍,眼睛瞬間成了兩道直線。

“嗬嗬,挺好吃的。”

常春放下了手裏的饃饃,說道:“吃完了,談吧。”

辛迪斯頗欣賞張銘,大概是他穿著廣袖錦袍吃起西餐來毫不違和的景象令他大起好感。也顧不上滿頭冒汗的傳教士磕巴的漢語,直接和張銘嘮起了家常。

常春等人俱聽的雲裏霧裏,張銘麵上瀟灑,其實肚子裏墨水也並不多,還停留在已經忘記了一大半的中學世界史的層麵上,不過也夠用了。

辛迪斯說起來是個總督,實則是個被國王認可的大海賊,雖然是個沒落的貴族之後,但沒多少文化,張銘對他的故鄉如此了解,雖然有些地方說的並不對,但也已經超乎他的想象。

談了一個半時辰,張銘得到了兩個有用的消息,一是辛迪斯有錢,大概是他搶來的黃金之類,就在船上;二是他想做兩國的最高使節,希望大周能廣開商埠,最好能設立在琉璃島,由他督管。

投桃報李,張銘則告訴他,通商可以,要等皇帝批準,開商埠也可以,還是要等批準,總之一切要等批準,如果辛迪斯肯跟著自己去麵聖,大概能批準的快一點,當然也有風險,說不準進了燕京,他就要被砍掉腦袋。

常春等人聽了腦門上直冒冷汗,辛迪斯卻一直哈哈哈哈的大笑,看起來,真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