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談到丈夫時,臉上並沒有表現出幸福,反而低聲抽泣起來。小莉說,結婚後,她和小斌的感情越來越差。小斌最大的樂趣就是上網,隻要有一台電腦和一根網線,他可以一整天不出門。現在,夫妻倆的相處模式一般是:小斌玩電腦,小莉做家務。小斌不斷地對小莉說,隻要不打擾他上網,每天做好飯、打掃好衛生就是好老婆。有時小莉抱怨幾句,小斌就會不耐煩地說:“誰家不是老婆做事?當年是你自願嫁給我的,這日子你愛過不過。”
認識丈夫小斌的時候,小莉才21歲。那時,她還是一個對未來充滿美好設想的大學生。畢業前夕,她在網上認識了小斌,對方淵博的學識和貼心的關懷使她產生了深深的迷戀。畢業後,小莉瞞著父母來到千裏之外的成都與小斌見麵。眼前的小斌比她想象中多了幾分成熟和睿智,談話間不乏幽默,對她也關愛有加。在小斌的幫助下,小莉很快找到了工作,雖然薪水不高,但有戀人相伴,日子過得還算幸福。
三個月後,小莉還沉浸在熱戀的喜悅中,小斌卻告訴了她一個秘密。原來,他不僅年紀比小莉大7歲,而且還離過婚,有一個兒子。兒子判給了自己,但一直跟著姥姥生活。聽到這個消息,她怨小斌欺騙了自己。但是,戀愛中的女人總是寬容的,她相信,隻要兩個人相愛,一切都不重要。小莉的善良令小斌非常感動,他發誓一定要好好待她。
仿佛一切是水到渠成,小莉和小斌結婚了。結婚前,小莉領著小斌回家。一向嚴厲的父母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在他們看來,女婿除了家庭條件差一點、年齡大一點之外,其他方麵還算差強人意。但小莉心裏明白,父母之所以同意,是因為她隱瞞了小斌離過婚並有小孩的事實。她知道,要是告訴父母這些,他們是絕對不會同意這門婚事的。
婚後的生活不如預想中美好,但在隨遇而安的小莉看來,也算是能湊合。然而,就在去年7月,小斌的兒子從姥姥家回來,年輕的小莉一下子成了後媽。她無法接受這個孩子,卻又不斷告訴自己,孩子是無辜的,必須對他好。於是,她拚命向孩子示好,卻得不到父子倆的認可。隨著與孩子的衝突越發激烈,小莉想到了離婚。可是,麵對離婚,她卻有比“當後媽”更多的隱憂。在不斷的掙紮和自我折磨中,小莉來到了谘詢室。
在谘詢室,小莉雙眉緊鎖、坐立不安,一字一句地吐露藏在心底的壓抑。
“鵬鵬(丈夫與前妻的兒子)剛回來那會兒,由於數學成績不太好,我便主動承擔起輔導他的責任,其實是想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可他在鄉下被姥姥寵慣了,做事總是拖拉、磨蹭,對我布置的作業也是應付了事。有時,他說自己要做作業,可隻要我一轉身,他就上網或是幹別的,還不許我說。
有一次,我見他正在打遊戲,就說了他幾句,他馬上頂撞我,說不需要我管,他又不是我兒子。這讓我非常氣憤,本來我就不喜歡他。更可氣的是,當我把這件事告訴小斌時,他卻說出一句令我意想不到的話:‘這日子你愛過不過,你要覺得過不下去你就走。’孩子的話深深刺傷了我,丈夫也說出這樣的話,更讓我難以接受。
從那時起,雖然我依然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可心裏卻越發無法接受他。我一看見他就覺得自己很委屈,像有根刺紮在心裏一樣難受。我越來越煩他,恨不得他馬上從我的視線消失。於是,我故意讓他難受。比如,作業寫了一遍,我會讓他寫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我滿意為止。結果,他對我越來越憎恨,從來不叫我一聲媽。”
“其實,我也知道孩子沒什麼大錯。盡管他說出那樣的話,可小孩都是無心的,我不能跟他計較。但是我又很矛盾,現在隻要一看到這個孩子,我就覺得生活沒有希望,活著沒有意義。可我這些話不能對任何人說,因為我的朋友、同學、還有父母都不知道我老公是再婚的。在她們看來,以我的條件可以嫁一個很好的男人,但我卻選擇了一個條件很差的男人。我的圈子裏都是很現實的人,我怎麼敢對他們說我老公還有個孩子呢?而且我自己也覺得做後媽很丟人。我怕人多的地方,我怕同學聚會,我怕別人知道我是後媽。我是不是很壞,怎麼會這樣對待一個孩子?”她喝了一口水,把問題拋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