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十一年春

大門吱啞一聲打開,小廝探出半個頭,待看清門口站著的女子,才又打開點門,打量了一小會,道,“你找誰?”

“柳大夫人。”此女身著灰布衣,背著個簡單的碎花包袱,長得不算頂美,清秀的臉上表情平淡,語調沉穩。

“大夫人?”小廝十六上下,略為青稚,倒也不勢利,女子大不了他多少,卻是呈現出一種超脫年齡的沉靜,再加上她那身打扮,十分好奇女子的身份,多口應了句,“大夫人不一定見你。”

“請代為通傳,說故人之女燕凝拜見。”

女子語調波瀾不興,不卑不亢,一身布衣倒也裹得她氣質怡人,頗有大家風範。

小廝直覺不能怠慢,便又應了一句,“請姑娘稍等。”然後輕輕的掩上門,趕去通傳。

燕凝仍是一派沉靜。

**

燕凝是豐州第一大戶燕家人。

燕家一向人丁單薄,對燕家來說,賺錢事小,生兒子事大。

燕易是獨子,燕凝是燕易的獨女。

話說燕易向慧娘提親的時候,也沒多少人反對,隻盼娶個能生的。

慧娘和若蘭是閨中姐妹,感情深厚,但家境卻不如若蘭,若蘭嫁給固安城柳家的大少爺為側室。

這柳家乃北方首富,幾十年前還隻是個大地主,之後開始經營布料生意,再之後又涉足民之生計飲食業,開得天下第一酒樓聞香樓,店鋪遍及全國,可謂家財萬貫。

柳家大少爺又是一表人才,即便側室,若蘭也嫁得心甘。

慧娘卻是嫁得情願。

燕家雖富卻遠不及柳家,隻是柳家和燕家早有生意往來,燕家經營糧鋪,年中往聞香樓送去的上等大米金額也是驚人。

若蘭嫁入柳家的第二年便一舉得男,正妻膝下無子,再加之不善交際,逐漸沉默,一意皈依佛門,帶發修行。

柳家大少爺寫下休書,這若蘭,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正室,成了柳家的大少夫人。

再之後,二老仙遊,若蘭又成了大夫人。

然而慧娘不及若蘭運氣,燕凝出世之時,所有人都大覺失望,連燕易也不例外,慧娘身子不大好,大夫說,生孩子傷身。

慧娘身子果然不大好,足足五年肚皮不再見鼓起,燕家長者開始騷動,終究忍不住想幫燕易納妾。

慧娘外柔內剛,性子倔,容忍不得。燕易生性溫順,夾在中間,進退不能。終致心神不寧。

因而小燕凝在燕家並不受歡迎,連慧娘也禁不住埋怨。

稚子年幼已不常見笑容。

燕易倒也疼她,這唯一的女兒。隻是燕易不懂孩童之樂,便隻能帶在身邊,親自授之課業。

燕凝自幼便與賬本打交道,再大些,便懂得些商者本性,人情世故。

燕易常常歎到,“凝兒,你娘不願,我便不納妾氏,隻是這家無寧日終究令人頭疼,他日你夫君要納妾,你便從了他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