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憶友(1 / 1)

你走了留下五十九個春秋的夢

你走了

留下五十九個春秋的夢

你是喝黃河水長大的

你是西北粗獷的漢子

你選擇了與茫茫戈壁廝守相伴

大山、急流、險灘

鎖不住你的腳步

誰會相信你會走

你走了

我們送你上路

我們將沿著你走過的路向前走.

這本小集開始於去年8月1日,我之所以清晰地記得起筆時間是因為我七月底回國,出國前我的妻子再三叮嚀我寫點東西,我也覺得要寫一點,不然的話,有枉此行,心裏憋得慌。

在德國期間,我被美麗的歐洲風光愉悅著、刺激著,那山、那水、那人……我一路邊走邊看,邊看邊想,悠揚的思緒如長了翅膀般觸動我的情思。我用手機時而拍,時而寫,身處異國他鄉,最能流露人的真實情懷,美好的東西拿出來曬曬,與朋友分享是件幸福的事!

當我將自己的激情偶感隨意寫成信息發給我的妻子、我的朋友時,居然都有回複,有羨慕,也有誇讚。或許我的文字尚有絲絲詩情畫意的印痕,朋友們極易和我產生情感共鳴,許多時候讓我衝動不已。

最令我感懷的是我的妻子,她給了我堅持寫下去的信心,每次都會回上信息“很好”或者“繼續,繼續”。我的一位朋友在收到我的信息後回了以下激情洋溢的文字:

“讀著你的信息,我仿佛徜徉在柔美的萊茵河畔,我仿佛感受到了萊比錫的小雨,我仿佛漫步在茜茜公主走過的香徑,希望分享更多、更多……”

美好的東西能夠催生情感,回國後,我便整理那些在別人看來有些思想小火花的“豆腐塊”,我才思泉湧,一口氣寫下了四千餘字的《德國印象》,能夠和朋友們分享快樂是我最大的快樂!

欣慰的是,我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我的文學激情被點燃,閑暇時我提筆賦文,至今已寫完五十餘篇散文隨記。

促使我出文集的另一個原因是我的父親,他在2012年5月1日前夕永遠離開了我們。父親是個文化人,生前酷愛寫作,這在我的一篇隨筆《這一年》裏有所提及,在他那個時代,像他這種出生地主家庭的人,即使滿腹經綸也不能自由抒發其心聲。到了晚年他百病纏身,寫作於他已是力不從心。在父親七十歲的時候,一次與我聊天,他略帶憂傷地告訴我:“我這輩子最想幹的一件事是想寫部傳記體小說,看來已無法實現了。”看著他淒婉而失望的眼神,我驚呆了:這是現實,但又是夢境。我懊悔我未能讀懂父親的心,這或許是他一輩子留存心間的最大遺憾!

一直以來,我幾乎都在忙碌,總有種人在旅途的漂泊感,走路、看路,與路結緣。“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親臨過煙霧繚繞的養護道班,丈量過風雨中的公路裏程,感受過火熱的修橋工地,接觸過衣衫襤褸的築路民工……

我腦海中始終有這些影子。

我在山水間自得其樂,我在路途中緩步前行,我想給多情的土地留下聲音,我想給溫暖的小溪深情的撫摸,我如同追趕早晨的第一縷朝陽,欣喜地上路,勇猛地向前。

這正是我用大半年時間將自己的隨筆、散文編集並命名為《緩步足音》的緣故。

寫完以上文字,我終於舒了口氣,推窗遠望,隱約可辨,柳枝吐翠,隨微風搖曳,我的心隨著柳枝做同旋律的擺動,我知道春天已經來臨……

2013年3月1日於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