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孕媽媽的營養胎教(1 / 1)

胎教的方法有很多,今月本站將為大家介紹多種胎教妙招,有營養胎教,運動胎教,語言胎教,聲音胎教,情緒胎教,環境胎教等等。

運動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必由之路。早在懷孕第7周,胎兒就開始了自發的“體育運動”。

從眯眼、吞咽、咂手、握拳,直到抬手、蹬腿、轉體、翻筋鬥、遊泳,真是應有盡有,無所不能。就這樣,胎兒的全身骨骼、肌肉和各器官在運動中受到鍛煉和發展,胎兒在運動中逐漸長大。所以,當懷孕到了第18周左右,母親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腹中的胎動。

胎兒的生命也在於運動。胎教理論主張適當適時地對胎兒進行運動刺激和訓練,也就是說,要適時適當地進行一些“體育”胎教,促進胎兒的身心發育。

有人建議,在懷孕3~4個月後可以適當對胎兒進行宮內運動訓練。作法是孕婦仰臥,全身放鬆,先用手在腹部來回撫摸,然後用手指輕按腹部的不同部位,並觀察胎兒有何反應。開始時動作宜輕,時間宜短,等過了幾周,胎兒逐漸適應之時,就會做出一些積極反應。這時可稍加一點運動量,每次時間以5分鍾為宜。

懷孕第6個月後,就可以輕輕拍打腹部,並用手輕輕推動胎兒,讓胎兒進行宮內“散步”活動,如果胎兒頓足,可以用手輕輕安撫他。如能配合音樂和對話等方法,效果更佳。

對胎兒的運動訓練,一般在懷孕3個月內及臨近產期時均不宜進行,先兆流產或先兆早產的孕婦也不宜進行。此外,手法要輕柔,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每次時間最多不宜超過10分鍾。否則將適得其反。

研究表明,凡是在宮內受過“體育”運動訓練的胎兒,出生後翻身、坐立、爬行、走路及跳躍等動作的發育都明顯早於一般孩子。他們身體健壯,手腳靈敏,智、體全麵發展。因此,“體育”胎教也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胎教。

胎兒營養補充的兩個關鍵時間

對於準媽媽來說,孕期往往會出現一些生理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偏食等,有些甚至持續整個孕期,長時間會引起各種營養素的缺乏,從而影響孕婦健康,並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或者畸形。因此,準媽媽要注意及時補充營養,不要讓寶貝“先天不足”啊!

胎兒器官發育時期——懷孕早期的營養

首先,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懷孕初期第17至30天。此時,如果葉酸攝入不足,可能引起胎兒神經係統發育異常。如果您從計劃懷孕開始補充葉酸,就可有效地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

孕婦應盡早補充鐵,以預防缺鐵性貧血及它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因為懷孕後,孕婦的血容量擴充,鐵的需要量就會增加一倍。如果不注意鐵質的攝入,就很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並可能影響胎兒也患上缺鐵性貧血。另外,充足的鋅對胎兒器官的早期發育很重要,有助於防止流產及早產。

在懷孕早期,胎兒的器官發育特別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葉酸、鐵、鋅,有助胎兒的健康發育。但是,孕婦通常很難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懷孕,所以必須從準備懷孕開始,就要注意補充額外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胎兒迅速發育時期——懷孕中、晚期的營養

懷孕的第4到第10個月,是胎兒迅速發育及增重的時期,對營養需求相應更多,特別是能量、蛋白質、鈣和鐵。

到懷孕期第4個月時,胎兒所有器官都已形成,以後將會繼續增加體重,因此對能量和蛋白質的需求大大增加。充足的蛋白質及能量攝入才能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並可以減少生下低出生體重兒的機會。

這段時期要保證胎兒的骨骼正常發育,鈣的需求會增加40%,每天約需要1200毫克鈣才能確保母體與胎兒的需求。鈣攝入不足,會給胎兒帶來嚴重的後果,可能引致先天性佝僂病。因此,孕婦必須攝取充足的鈣,並補充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才能確保出生的胎兒擁有一個健壯的體格。

而在懷孕中、晚期,鐵和葉酸以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依然很重要。充足的鐵除了可預防胎兒貧血外,更可進一步預防早產、流產,出生時的體重達到應有的標準。

為了滿足這一階段胎兒發育成長的各種營養需要,除了日常飲食外,應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品。除了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之外,還含有24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能量,充足的鐵和鈣。每天2杯,或是適量加入到日常飲食如豆漿、麥片、魚湯中,就可以幫助孕婦獲得完整均衡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