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樣說,現代猶太人這些超凡的智慧正是來源於塔木德文化、塞法拉迪文化、意第緒文化、希伯來語的複活和近代的猶太文化,但歸根結底還是從《塔木德》中來的。

《塔木德》已被譯成12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流傳。

直到今天,猶太人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讀著《塔木德》。他們除了每天早上閱讀一段時間之外,安息日還要安排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在家庭聚餐或朋友聚會時,他們一般都要共同交流一下學習《塔木德》的心得。

學完一卷《塔木德》,在猶太人看來就是一件相當重大的喜事。為此,他們常常邀朋喚友慶賀一番。

世界超級富豪羅斯柴爾德每個周末都要讀一讀《塔木德》,尤其愛讀與“損失與訴訟”有關的部分。

研讀《塔木德》,成就了千千萬萬的猶太富翁。

《塔木德》共20卷,12000多頁,250多萬字。而猶太人這樣評價他們日日研讀的這部聖典:

“真正地理解了15句,對一個人的一生也就足夠了!”

他們更把這種上帝的福祉帶給孩子。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塔木德》,點一滴蜂蜜在上麵,叫小孩子去吻《塔木德》上的蜂蜜。

他們認為《塔木德》是最甜的。

猶太家庭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

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

“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

“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知識。知識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隻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永遠跟隨著你。”

這種智慧就是《塔木德》。

猶太人看重各類書籍,尤其珍愛凝聚著先人和賢人心血的猶太商法類書籍,其中最為神聖的就是用3300年寫就的《塔木德》。

公元前1300年,一支猶太部族逃離埃及。為了使這60萬猶太人的生活得以規範,神適時公布了《十戒》,指示猶太人之子要團結一致,互相製約,遵守秩序:

1.除了耶和華外,不得信別的神。

2.不可雕刻和崇拜任何偶像。

3.不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4.安息日不工作。

5.尊敬父母。

6.不殺人。

7.不奸淫。

8.不盜竊。

9.不作偽證。

10.不貪戀別人的妻子和財物。

《十戒》要求猶太人承認曆史,正視現實;不違反信義訂立雙重契約;不因小事而求助於神,向神起誓;領悟勞動與休息的重要性;明白良好的家庭關係是社會活動有序進行的基本條件;教導人們善待生命;嚴禁損害婚姻關係的反社會行為;告誡人們,貪戀別人的財物是一切罪惡的誘因。

《十戒》規定隻有十條,不能完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於是,猶太人有了《摩西的書》(《五書》,即《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

《摩西的書》共有613條命令,是《聖經·舊約》中的核心部分,被稱為《摩西五經》,或稱《律法令》,成為了指導猶太人解決各種問題的指南。

公元2世紀中葉,一代又一代猶太人口頭傳承下來的行為規範被悉數收入猶太法律總集《密西拿》中。針對其中的問題,猶太學者又編輯出了《革馬拉》,並進一步補遺而成了《米德拉西》。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時,《塔木德》已基本成型,而最終成書是在公元5世紀的巴比倫時期。

《塔木德》彙總了《密西拿》、《革馬拉》、《米德拉西》三部分內容。它凝聚了10個世紀中2000多位猶太學者對自己民族曆史、文化、智慧的發掘、思考和提煉,是整個猶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導航圖,是支撐著這個苦難民族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