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春節的喧囂似乎還在,到處還殘留有那種近乎喜悅的氣息,地上時不時出現鞭炮紅色的紙和灰色的粉末,似乎在無聲訴說:這年,還未過去。
是的,這年,確實還未過去。
秦玥將胳膊平放在窗台上,盯著外邊蒼白的景象發著呆。
h縣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地方,這裏開發的並不算有多徹底。農村和城市的交界並不算很明顯。即使是在這縣裏,也能偶爾看見一些土胚房,這些本該列入危房的建築在這h縣就像毒瘤一樣,給這兩、三層樓房,十幾層的商場,電視台······的城市一些不一樣的色彩。
秦玥就讀於h縣最好的初中,她是村裏唯一一個考上初中的人。
在x村,像秦玥一樣想要靠知識改變命運的孩子不在少數。有的孩子盡管不知道為什麼要去看書,去看阿拉伯數字、九九口訣之類的東西,但是在父母、老師的耳濡目染之下,也都進入學校,捧著書本。
也許是天資不夠,也許是因為努力不到位,x村也就秦玥走了出去,其他人隻能各尋出路了。和秦玥一般的同齡人大多數會選擇輟學,在家務農。盡管有著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存在,但是對於這些見識短淺的農人來說,孩子能認識字,看懂別人寫的是什麼就夠了,在學校也是浪費錢,還不如早早當家。
當然這是對於x村的男孩來說,他們大多都比較調皮,愛玩耍,對於學習隻是馬馬虎虎地在應付了事,他們始終在想不通是什麼原因讓那些女生將心思沉浸在書本當中,那些枯燥、無聊的知識,那些晦澀、生硬的名稱,一切的一切都讓這些男孩對於書本有排斥感。
小學一畢業便是如同魚龍入大海,有的男孩去打工,有的去了鄉裏的初中,還有的就在家裏玩上幾年,開始幫助家裏做些事情。
x村的女孩為什麼更喜歡去看書呢?
原因很簡單,相比男孩的眾多出路,女孩的出路就顯得很窄了,讀書or在家待幾年嫁人,二選一,相比這種飄忽不定的命運選擇,也許是向往著自由,女孩們更相信這句話:知識改變命運。
她懷揣著用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來到了一中,這不算好不算壞的地方給了她繼續學習的機會,由於她的出身和優秀,一中對她有了很多優惠政策,這也使得父母繼續供給他們兄弟姐妹幾個人不顯得特別吃力。
秦玥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哥哥、弟弟和她一樣,都是在村裏的小學上的學。
秦玥的哥哥叫秦時,弟弟叫秦明,秦玥的爸媽屬於早婚,沒有在國家規定的男22,女20結的婚,盡管兩人很快擁有了愛情的結晶,但是秦玥的爸絲毫沒有成年人的覺悟,有點小孩子心性。
每年在家休息的那幾個月便是打開彩電,看著那僅有的幾個台上播放的東西。
秦時明月第一次出現時,秦玥的爸就深深被迷住,而後自己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便是叫了秦時,之後起名更加方便了,秦明,秦玥也就順勢而生。
秦時此刻正待在拘留所,縣裏的拘留所是專門為管教這些不良少年的機構。
秦時也是不愛讀書的少年,此時是在父親的委托下跟著父親的弟弟一起在縣裏打工,隻不過年輕人哪裏受得了每日繁重而又單調的生活,這倒讓秦時回憶起自己的小學時光。
書本雖然枯燥、晦澀,但是至少每一天講的都不一樣,哪像在這工地幹活·,每天都是被使喚來、使喚去,幹的全是苦活累活,工資卻是那麼少。
秦時的叔叔告訴過他:在工地上,你最好拜個師,先從小工做起,一有閑的時間就去看師傅是怎樣作業的,從觀摩到自己嚐試,再到大工,這是必經之路。
秦時起先也是答應的好好的,叔叔給自己描繪過成為大工以後的誘人工資,除了給家裏寄回去一部分,自己每天也可以吃的很好,隻不過幹著幹著就覺得枯燥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