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老太爺歸天(1 / 2)

在民間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那就是人剛死的時候,絕對不能讓帶毛的動物接近,尤其是貓,據說有貓接近屍體會讓死人複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詐屍,但究竟真相是怎麼樣的呢?

黑龍坳,東北一個偏遠的山區小村莊,時間已是傍晚,如果擱在往常,山裏的人早就各回各家,燙壺酒,小酌兩口解除一天的辛勞了。

可是今天不同往日,遠遠的,就能聽到村西頭那悲涼的嗩呐聲,村民們也三三兩兩的低聲交談著,隨後帶著滿臉的沉痛,向著村西頭老李家走去。

村西頭老李家,那可是這個村子裏,曆史最久遠的一個大戶了,在日本還沒有侵占東三省時,他們老李家的先人,就已經在這個山窩裏,創建了這處桃花源似的村寨。

經過幾十上百年的沉澱,老李家也從一個隻有男女老幼七八口的四代同堂,逐漸發展成了直係旁枝幾十口的大家族,一代代通過跟附近幾個村屯的通婚、繁衍,李姓儼然成了十裏八村最具權威的大姓,老李家,也變成了附近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老家的老太爺,今年九十歲高齡的李寅老爺子,就在今天下午的時候突然心髒病發作,撒手人寰,這讓一向注重孝道的李家子孫,一個個悲痛欲絕,泣不成聲。

雖說人總歸都有這麼一天,再加上李家老太爺九十高齡離世,也算得上是喜喪了,偏房的親屬們忙前忙後,主家的四個兒子輪流跪在靈前,火盆裏黃紙不斷,香爐中檀香不絕。

村裏的那些男男女女,凡是能走能動的,幾乎全都趕了過來,從下午就開始自發的幫著忙活,搭靈堂、紮紙馬、剪白布,隻要有人到來,他們就會上前遞過一根白布腰帶,來人也不囉嗦,紮上腰帶走到靈前,跪地就是三個響頭、然後念叨上幾句、燒上幾張黃紙,之後就起身也加入到忙碌的隊伍當中。

雖然現在已是傍晚,但來人還是絡繹不絕,本村的人,除了家裏孩子小,老人行動不便,沒人照顧的以外,基本就沒有幾個會走的,都跟著一些村裏的長輩一起忙活,就連附近外村的人聽說了,也都紛紛趕來磕幾個頭,燒幾張黃紙。

這位李家老太爺,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威望,絕不是因為仗著曾經的地主身份,橫行鄉裏、魚肉百姓,讓村民敢怒不敢言,才會有現在的場麵,而是因為他們老李家代代行善,事事為民,這才有了今天的善果。

想當年,日本剛占領東北的時候,上一任李家的老太爺,變賣了家裏所有的騾馬,用這筆錢跟山裏有過交集的土匪買了一批火槍、土炮,之後帶著家裏的子侄、幾十名長工,愣是把來搶糧食的皇協軍給打退了整整三回。

可能是因為李家的凶悍,也可能是因為這幫黃狗子覺得,這窮山惡水的沒什麼油水,總之,自那以後,再也沒有哪個不開眼的隊伍,敢來這黑龍坳的附近打秋風。

解放後,鬧饑荒的時候,又是李家站了出來,把家裏儲存的糧食,按天的發放給那些家裏人多地少的村民,而他們老李家的那些少爺,在老太爺的帶領下,都是土豆混著糧食吃,這才幫襯著全村的人,渡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人心都是肉長的,老李家的人一次次維護整村人的利益,平時誰家有了難處也都是能幫就幫,在這種情況下,當解放初期,周邊所有鄉鎮那些地主、土豪,一個個都被分了家產、田地的時候,隻有他們老李家毫發無傷。

那一年,區裏的幹部,鄉裏的領導,各村的代表,前呼後擁的幾十號人,向著全區最後一處有地主的黑龍坳而來,可他們還沒等進入黑龍坳,就被村子前的場麵給驚呆了。

平時這些領導幹部隻要一到哪個村屯,受到的都是最熱烈的歡迎,因為他們帶來的是田地,是翻身做主人人平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