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貽被俘(1)(1 / 2)

清同治二年。

合肥知縣馬新貽奉命清剿在安徽的小股撚軍。

但他一時不慎中了撚軍的埋伏,主力被殲,自己被俘。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該股撚軍的首領張文祥不但不殺他,還主動向他請降。

撚軍在安徽霍丘城搶掠了一番,第二天一早就撤了出來,用幾十輛牛馬車載著糧秣軍資和一些金銀細軟踏著清晨的薄霧向霍山方向而去。

這時,知府馬新貽帶著五百多綠營兵和兩千多鄉勇也向霍丘城攻過來。

這一年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初八。

此時的太平軍開始走向下坡路。

特別是太平軍的根基所在浙江省一年多來軍事連連失利,處境惡化。

江陰失陷、杭州被圍、嘉興受到強攻。

軍事重地無錫被困一年,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眼看即將不保。

太平軍實力受到大大削弱。

同時,北部的撚軍也受到欽差大臣、科爾沁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的壓力。

在主戰場山東,撚軍連連敗落,失城陷地,根據地大片縮小。

撚軍名將龔得樹、陳玉成等首領相繼陣亡。

在安徽的清軍趁此機會開始向本省撚軍大舉進攻,希望能夠配合南北主戰場的勝利,肅清安徽境內的小股撚軍。

馬新貽快到霍城時,探馬來報,撚軍已經棄城而逃,並攜有大量物資。

敵人棄險而逃,且需要分兵護送物資,隊伍必定不整,馬新貽認為這是一個殲敵的好機會。

遂下令立即追擊,並派五百馬隊急行先將對方咬住,遲延撚軍撤退速度。

馬新貽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在安徽曾任建平、合肥知縣。

鹹豐三年(1853年),即金田起義後的第三年,太平軍和撚軍先後進入安徽,馬新貽遂奉命練兵剿匪,因屢立戰功,遂記名以道員用。

這個人還是比較懂軍事的。

但這一回他卻中計了。

在霍山腳下,撚軍受到一支快槍馬隊的兜頭迎擊,接著後續的大隊清兵也跟了上來,撚軍立刻大亂,丟下十幾具屍體和幾個傷兵,拚命殺了出去。

馬新貽命令緊追不放,務必全殲。

撚軍幾十輛滿載物資的牛車與馬車被棄於道。

在剛入山的一個彎道,馬新貽突然遭到伏擊,雖然山勢不甚險惡,但撚軍的快槍手與弓箭手埋伏在密林與亂石中憑借猛烈的火力將馬新貽的部隊打了個措手不及,前頭兵丁立刻倒下一片。

馬新貽仗著進山不深,急令用自己的火力壓住對方,隊伍迅速後退。

但後路已經被點燃的物資車輛所堵塞,埋伏在後路的撚軍完全將其退路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