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藏。
短短兩個字就道出了後藏地區大致的地理位置。的確,相對於西藏的中心——位於前藏的拉薩和山南,後藏的確是坐落在更加遙遠的“後”方。有了行政區劃後,後藏地區主要指今天的日喀則地區。
單從麵積上看,後藏地區實在是大不到哪裏去,當然,這是由於阿裏和那曲地區的無人區麵積過於廣闊,能輕而易舉地把後藏的地盤兒比下去。實際上,沒人能夠否認後藏地區在西藏的重要地位,如果說拉薩是雪域高原的中心,那麼後藏地區就是西藏的後花園。後藏地區擁有兩條大河——年楚河和雅魯藏布江,這兩條河的河穀地帶是西藏重要的產糧基地,默默無聞地孕育了古老的藏文明。後藏地區擁有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世界之巔——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就坐落在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線上,長此以來,後藏地區神秘原始的自然風光長久以來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後藏地區分布有豐富的人文景觀,紮什倫布寺、薩迦寺、白居寺,每一座都是藝術的寶庫和人類智慧的結晶。後藏地區民風淳樸,曾是班禪的轄區,人們長期生活在安靜祥和的氛圍中,創造出數之不盡的珍寶。後藏地區還是全藏最重要的邊貿通道所在地,中尼邊界的樟木口岸是西藏唯一的一級口岸,經由樟木口岸可以直達南亞次大陸,每日來來往往的遊人和貨物不計其數。
總之,後藏是個神奇的地方,是個讓人留戀的地方。接下來的幾天,我從拉薩出發,經過羊卓雍錯、江孜一線直抵中印邊界的小城亞東,回程則路過後藏的中心——日喀則,順道還去了擁有“第二敦煌”美譽的薩迦寺。後藏地區擁有如此豐富多彩的景觀,如果你不能克服重重困難千裏迢迢地奔向這裏,你永遠無法知道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到底在發生著什麼。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裏,我的所見所聞甚至連見一斑而窺全豹的作用都起不到,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對後藏這萬分之一的了解已足以使人熱淚盈眶。騎單車走過如此神奇而熱忱的土地真的是令人難忘的美妙回憶,那天地的蒼茫與自行車在天地間滄海一粟的強烈對比更能增加對自然和對生命的敬畏感。生命不止,旅行不息,後藏是與眾不同的一個中間站,而我,還將一直奔忙在這漫漫長路上。
告別阿敏,我一個人的旅行開始了
8月3日。今天,阿敏同學要坐火車回家了。告別儀式異常簡單。還是自然醒,吃完了早飯後回房間呆著看電視,阿敏同學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道了個別,我告訴他在林廓北路公交站坐1路到底就OK了,半句不該有的廢話都沒有……然後,我接近一個月沒有再見到阿敏同學。我的單身生活正式拉開了帷幕,直到整整15天以後,與從青島趕來拉薩的老爹彙合。
一個小時以後,我也正式離開,開始遊曆後藏的征程。
仍然是一個熱天。接近北京時間正午,沿金珠路往西走,十公裏後回到青藏公路路口,我卻左轉上G318線中尼公路。原本跑得好好的,結果不一會兒前方好好的道路就被一個傻不拉機毫無美感的藍色鐵皮牆堵死了。前方是個告示牌,原來這就是東嘎大橋,過了橋就是正式的公路路段了。橋在修整,20天內不通車,我就隻好走旁邊行人走的老橋,看上去有些年頭了。老橋也用鐵皮牆給圍起來了,不過沒堵死。大家都知道,橋比河岸高不少,要想沿著便道走上橋去,必須先沿著陡下坡跑到河岸邊,然後沿著現推出來的陡坡爬上橋去,到了對岸則要進行一個逆過程,也是先下後上才能回到公路上。我隻得沿著行人踩出來的羊腸子道先下到橋下麵去,然後推上不小於45度的土坡上橋。實際上車屁股上沒綁多少東西,但我就是推不上去,抓耳撓腮,好歹纏住路人甲讓他幫忙在後麵推了一把。過了橋一個樣,先下後上,下坡的時候緊捏雙閘都沒控製住,連人帶車飛了出去。為了保護可憐的單車不敢鬆手,結果左肩膀來了個軟著地,後輪壓到了腿。最終卻還要推上差不多坡度的陡坡,這次沒有路人乙了,額滴個神呐。
拍淨了衣服上的土,一種爬到泰山山頂的感覺,趁著周圍沒人,擺了個動感超人的姿勢慶賀一下。就這麼個破橋還掛滿了經幡,切!正準備把這個破橋拍下來,猛然發現兜裏的卡片相機蒸發了。隻得原路尋找,命運多舛的相機綿軟無力地躺在對岸某一小片葉子發黃的草叢裏,可憐巴巴的,一副受夠了想要鬧罷工的樣子。跟了我也算它命苦。
剛才一段基本上就是今天我吃的所有苦頭。前方是雙車道的林蔭道,且把這裏當做是中尼公路的起點吧。中尼公路路況要比青藏公路次一些,瀝青路也有些年頭了,不是很平整,但一路伴著拉薩河向西延伸,風景很精致。拉薩河寬闊無比,一汪碧水嘩嘩流向遠方,在遠山的俯瞰下顯得分外恬靜。山南地區很多就是這樣的河穀風景了。
一共才60多公裏,邊走邊歇邊玩。驕陽似火,夏日的拉薩河緩緩流淌,水時濁時清,淡淡的藍色絲帶挽起兩旁肥美的農田,大道沿著河邊的石山蜿蜒,路兩旁種著茂密的行道樹,兩行厚重的墨綠色,仿佛一幅明亮的油畫。十幾天之後,我原路返回拉薩,此地卻有了初秋蒼涼的味道。就在對岸山巒的另一側,雅魯藏布江也在緩緩流淌,但方向與拉薩河完全相反。也就是說,如果你去貢嘎機場過隧道的時候剛好睡了一小會,醒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兩條大河反向流淌的不可思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