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遇到熟人(1 / 2)

2017 年9月1日,武漢多雲。

我坐動車準備去學校,今天人很多。

出站點口圍了很多人。

各學校都有組織學生前來迎新,學姐或學長們拉著長橫幅,舉著學校名字的牌子圍成一圈招呼著看見的新生湊過來,旁邊散放著一些紅塑料凳還有一些堆好的行李。

很熟悉的場景,今天,高中生要開始新的旅程。

我沒多作停留,拉著行李匆匆準備換乘。

這次可沒有排排等待的巴士車負責接送,也沒有熱情幫忙提行李的學姐們一路介紹,更沒有對未知室友、未知學校、未知生活的憧憬和焦慮。

我是一個人,完全熟悉路線。這場景很懷戀但是已成過去式。

軍訓前,每一屆開學各專業學院都會有錄取第一名的新生發言,今年也不例外。

好像往屆的幾個都是男生,今年也沒有改變。

我全場一直迷迷糊糊的聽著必要時就舉相機拍個照。

(哦,忘了提,我是機械專業的,所以男生報的更多,第一名性別這可能是個原因。)

不同的是,今年的這個發言人我認識。

說來也是緣分,我們大概有1-2年沒見了。

當初他還是我隔壁的同年級同學,沒想到現在還留了一級,我倒成了同專業學姐。

我逗他叫學姐,他也答應的愉快。

一年不見變化到沒多少,隻是可以肯定留級的那年他有好好用功,別的不說專業第一的名聲至少可以讓他入學拿份學校發的大紅包,後期評優秀先進隻要不差都有把握。

我調侃他,這一年沒少吃苦吧,他也笑說人要搞瘋。

我沒複讀過對這其中滋味也不甚了解,但身邊的人傳話來也可見一斑。

複讀壓力很大,重複性學習很容易讓人懈怠產生厭倦情緒,而且每一次高頻率的考試分數排名也會很打擊人。

但是我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為了當年老師說的“苦前30年,樂其後生”,為了沒有重新複讀一年的念頭,為了彌補我高考後看的那片勵誌故事的遺憾,我想我一定會嚐試一下拚盡全力的感受是如何?其結果又會和現在有何不同?人呀,總是喜歡回憶以前,然後在後悔,我是其中一個。

我其實有想過複讀一年的,但是被拒絕了。

當我入校讀了大半年後,我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還是太片麵了。我有些無法想象將來每天在工廠調試或坐著畫機械零件圖的日子,我有點厭棄我自己選的專業甚至是後悔。(當然這有可能和那段時間經常畫機械製圖有關,這是一門必修課,畫的內容總是搞不懂實際形成,有些不同截麵形成的切口總是在腦子裏打轉。)

我爸媽不同意我回高中再讀再考,他們有他們的考慮。

例如我是否還跟得上課程,這個很重要,雖然我第一次高考有失利,但是結果勉強達到他們中意的線上。而且自我高考完後,全國高考又有了新的政策推廣,我自己心裏也不是很有底,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太放鬆了。

中國式的大學考核方式不僅僅是60分萬歲的天地,更多的還有混戰幫助策略(俗稱“作弊”)。雖然我沒有染身其中,但事實上不論是學習的效率還是熱情,大學都是下坡路。“啃老本”的另一種用法就是,大學再吃高中的飯。而且記憶越來越差。一學期學的東西考前是圖書館爆滿的狀態複習,考後是再不用記掛的廢紙。很少有人不落入這個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