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我想,那是個沒有硝煙的時代,這準沒錯,畢竟對於奔赴小康的呼聲確是“不絕於耳”的。

有了呼聲,自然得有所作為,不然就成了空話了。

但凡說空話的人大都不是小角色,至少也得是個村長,書記,沒辦法,總得有人發號施令,做個領頭的吧,蛇無頭還不走嘞,換了人,還不得亂了套。

到時,一大堆活兒積著,你推我,我推你,又得是人家蒿子一家老小來善後。

蒿原是臨近貴州邊界的一個小山村,小村的周圍依傍著大山,站在最高的小凹山上,可以把整個村長盡收眼底,包括那條瘦削得像火材似的唯一的進村路。

村子坐落在山上,成一層一層的的疊加狀,若是在遠處眺望,山不再是山,而是登天的雲梯。

那條進村的路是連著附近的小鎮的,雖說是附近,可在當地人的眼裏,也算得上是千裏之遙吧。路的另一頭是村子裏那片苦蒿的生產基地,村裏人大都是以產苦蒿為業,除了留下種稻穀和一些必要的菜蔬的田地外,幾乎所有的地都種滿了苦蒿。

當然自家種苦蒿是重中之重,人們對於爭奪便也無可奈何,可野生的苦蒿卻是很搶手了,至於是何等的競爭激烈,當然不言而喻,在他們的潛意識裏,“蒿”即是錢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幾輩人,乃至於幾十輩人,都忘不了,更何況,大家都在響應時代的號召,奔赴小康。

落後就要挨打似乎不再受用的時候,便盛行了落後就要挨餓。

不過話說回來,政府當然不會讓你自生自滅,你餓了就給你一口,你渴了,給你一瓢便是。可政府也不養廢人啊,那什麼低保啊,也隻能是養養老年人,可老年人願意給你吃吃喝喝嗎,年紀輕輕的,有手有腳,憑什麼給你,再說他臉上沒光彩啊,要是給外人瞧見了,指不定傳言這個村子裏的老人在縱容“啃老族”。

你說誰願意背這個黑鍋,老人家也想德高望重地頤養天年,不說別的,圖個好名聲,來世好為人嘛。

除非你也是管蒿子叫爹,管蒿生叫大哥,再管梅子也叫娘,那這麼說來阿飛也算是你的一個表叔了吧。

按理說,一下多了這麼多親戚應該是好事啊,不錯,卻是好事,十幾年來,自多了個蒿生,還真是“好事多磨”。

除了阿飛願意跟蒿子家經常來往外,很少有人接近他們。(我要強調的是農忙的季節他家卻是很受歡迎的,從早上到晚上都還能看見村子裏的人在他家房子邊轉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