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園林植物的合理施肥(1 / 3)

第一節 園林植物的營養和吸收特點

一、園林植物的營養

園林植物主要以觀賞樹木和花卉為主,因此,對於園林植物的施肥,首先必須了解施肥的目的是促進樹木花卉的正常生長發育,使其枝葉茂盛,花色鮮豔,以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植物在生長發育的全過程中,對各種營養要求的量和種類是不同的,如在生長旺期,對氮肥的需要量較大,而在開花坐果期,則對磷、鉀的需要量較大。

施肥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規律性,各種肥料之間在施用時應有一定的比例,並要注意不同營養元素之間有互相促進和互相拮抗作用,如土壤中缺少氮素時,植物對磷的吸收就會受到影響。掌握植物吸收養分的特點,做到合理施肥,要最大限度地減少肥料用量,避免養分損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園林植物對養分吸收的特點

園林植物以人工栽培為主,而且觀賞花木大多是盆栽。因此,它們的生活環境受到較大的限製,隻靠土壤中的養分是不能滿足需要的,必須通過蘸肥來補充養分。

由於花卉、樹木種類及其生長階段不同,對養分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量和種類是不一致的。如對草花類菌期氮的供應量應該多些,以滿足枝、葉迅速生長的需要,花芽分化應增施磷、鉀肥;坐果期應控製施肥,因施肥過多,雖能促進營養生長,但對坐果不利花期增施磷肥,可促使花大,花多,提早開放。在深秋、初冬施用磷、鉀肥,可促進木質化和增強植物的抗逆性和抗寒性。多施鉀肥還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不同種類的植物對於肥料和養分的種類要求也不相同。如桂花、茶花、,喜豬糞尿,忌人糞尿,桂花、茶花、杜鵑花、米蘭、榮莉、,梔子花忌堿性肥料。每年重剪的花卉需加大量磷、鉀肥。以利新枝萌發;球根類花卉如百合、水仙、仙客來、唐菖蒲、大麗花等,對鉀肥的需要量大於氮肥,觀葉類植物則因長葉的需要,往往要求氮肥多於磷、鉀肥,對於觀花性的植物,特別是花型大的,在開花期必須根據生長情況施以適量的完全肥料,如菊花屬頭狀花序,形美色豔,如果在花期養分供不應求,將導致花朵不能盛開,而大大降低了觀賞效果;以觀果為主的花卉,則應在開花期適當控製澆肥水,藤在壯果期施以較多的完全肥料。總之,應根據不同園林植物的營養吸收特點,有的放矢地合理施肥,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節 影響施肥的因素

一、土壤因素

土壤所含各種養分的數量多,就可能充分的滿足植物各生長發育期對養分的需要。但是,土壤養分存在的形態(速效態、遲效態)卻與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土壤酸堿度和土壤微生物有關。因此,注意土壤因素,才能做到合理施肥,達到施肥目的。

砂質土壤通氣良好,有機質分解快,施肥後養分轉化快,但不持久,並易於流失。如旅無機肥料,應“少量多次”施用。但粘質土壤,因含水分較多,透氣性差。微生物活動弱,有機質分解緩慢,應早施有機肥,以利於分解轉化。

土壤中許多養分轉化過程都有微生物參與,它們除了從有機肥料中獲得碳素營養和能量外,還需要吸收一些有效氮素,因此,在施用了碳氮比率高而未經腐熟的有機肥料時,容易造成土壤中暫時缺氮,引起植物脫肥現象。

土壤水分可以溶解肥料,輸送養分。水分不足,肥效不能充分發揮;水分過多,又可能造成肥料流失。

結構良好的土壤,水、氣狀況協調,施肥後不但微生物對養分的轉化加速,而且也由於促進了根係的呼吸,而增強了對養分的吸收。

土壤酸堿性對養分的有效性影響最大,因此在選用肥料時,肥料的種類和施用方法都應考慮。例如在石灰性土壤上栽培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如山茶花、杜鵑花、含笑、梔子花等,常表現缺鐵現象。土壤施肥常得不到明顯效果,若采用葉麵施肥效果就可能好些。

二、植物因素

植物生長各個階段及不同植物對養分的需要無論是數量或比倒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必須根據植物的營養吸收特點,采取適當的施肥措施。

如樹木花卉在植株生長旺盛時期,適當地多施氮肥,加強植物酶生理活動,促進新陳代謝過程,促使旺盛生長。氰素能促進植株麵積增加和營養器官發育,使樹木花卉葉色濃綠,多分枝而健壯,為繁殖器官的形成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