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分最終的目標(1)(2 / 3)

我有個比喻,天地間知識的全部算他一丈,人類最高的得他二分。二分看一分,自然覺得多了不少,但是同一丈一比,簡直不見什麼差異啊!如此說來,驕傲二字非但不可,簡直是不應該。

明白人,決不驕傲;驕傲的決不是真明白人。列位倘然想做真明白人,奉勸把一切的驕傲思想都放棄了罷。否則,在你是得意,在別人看來,覺得你受這惡性的支配,做惡性的奴隸,正是怪可憐的啊!

新中國的奇跡與諾貝爾獎

楊振寧

崔琦獲得1998年諾貝爾獎的消息,雖然不出乎物理學界的意料,仍然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歡欣。我相信這是所有華裔人士的共同感受。

1982年崔琦和兩名合作者發現了fqhe,這是近年來量子物理學中完全出乎意料的重大發現,將電流在磁場中的量子現象引入了新的領域。因此對物理學界來說,崔琦會得諾貝爾獎早已是意料中事。

崔琦是香港培正中學畢業的。培正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培養了極多人才。為什麼一所中學在那樣困苦的經濟環境中能那樣成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這裏麵原因很多,但是我想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英國殖民政策有形無形地壓迫港人,激起家長們的憤恨,紛紛將子女送入華文學校,所以最好的幾所華文中學擁有當時最好的香港中學生。

這兩年朱棣文與崔琦在美國連獲諾貝爾獎,引起報章雜誌上許多討論:為什麼還沒有獲獎的科學家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出現?這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可是討論時不能意氣用事,不能扯進其他問題,要就事論事,要從長遠曆史觀點來討論:

一、科學研究要有傳統,要有實驗,要有經濟基礎。在中國人的土地上,這些條件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都沒有。這是近500年來曆史所遺留下來的史實。

二、中國的科技發展,一般人常以為是不成功的,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結論:20世紀初,中國可以說完全沒有近代科技知識,真正“從零開始”。到了20世紀60年代竟造出“兩彈一星”,這個發展速度是真正的奇跡。曆史上隻有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的高速現代化可以媲美。

三、講到基礎科學,1958年到1964年間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胰島素,領先世界,是完全可以得到諾貝爾獎的成就。可是因為當時中國與世界隔絕,所以此成就未獲獎。事實上此成就不隻在學術上領先世界,從學術發展曆史上看也是一個真正的奇跡;他們開始時萬分困難,連氣基酸都要進口,所以他們的成功確實是“從零開始”,是科學史上罕見的快速突破。

四、近年來許多人曾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在生物學與醫學界至今仍然沒有華裔獲獎者?我的看法是這隻是時間問題。相信10年內會有華裔科學家獲生物醫學獎。

近代生物學與醫學是十分廣泛的學問,發展方向極多,一時不容易打進去。20世紀50年代在數學、物理學與工程方麵華裔的貢獻已經很多了,很受到國際的注意,而在生物學與醫學的西方雜誌中,華人的名字出現得還不太多。可是七八十年代以來,情形已經完全不同了,華人已經打入世界生物學與醫學界的前沿;簡悅盛、徐立之、何大一和好幾位其他生物學與醫學研究者,我想已經被提名到諾貝爾獎金委員會多次了。華裔科學家獲生物醫學諾貝爾獎,應該是不久以後會再度引起我們極大歡欣的新聞。

五、回到剛才所提到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還沒有獲獎的科學家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出現?我的看法是:這也隻是時間的問題。基礎科學前沿發展極快,要趕上去,而且要超越世界級的研究中心,不是容易的事。可是縱觀20世紀近代科學在中國人的土地上發展的曆史,就會認識到這個發展非常快速,以此速度趕超,在中國人的土地上發展出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我想應該是20年之內的事。希望我能看到這一天。

論超脫

雷達

常常見到有人宣稱“我很超脫”,卻又發現他因為沒有在主席台就座而麵露慍色;又見有人勸諭別人“你要超脫”,自己卻忽然因在人生競技場上的失利而抑鬱成疾。於是我想,世間隻有相對的超脫者,難有絕對的、純粹的超脫者,這大約是世界的物質性所決定的。

超脫之難難在:口頭上超脫易,行為上超脫難;理智上超脫易,潛意識超脫難;暫時超脫易,長久超脫難;獨處時超脫易,攀比時超脫難;無直接利害超脫易,關乎切身利益超脫難;希望渺茫時超脫易,臨近成功邊緣時超脫難;在公平原則麵前超脫易,在公平的幌子下暗藏不公平時超脫難;在有所補償時超脫易,在毫無回報時超脫難;健忘、渾噩者超脫易,精明、內向者超脫難;心直口快的“不超脫者”超脫易,常以“超脫相”示人者超脫難;在一時一事上超脫易,在基本生存需要上超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