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舊時碎片(4)(1 / 3)

高考前幾天,我放學回家,隊長煥叔找上了門,說娘的雞偷吃了禾場上隊裏的公糧。娘聽了,反駁道:“你就知道那禾場上的雞是我家的雞?我家的雞能飛過這麼寬的河嗎?”煥叔聽了,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娘瞅著空子,又將雞趕著飛到禾場去吃穀子。雞飛回來的時候,娘大聲地清點著,隻有十五隻雞了,少了一隻母雞,豌豆花色的母雞。下午時候,娘數雞的聲音更大,還是隻數到了“十五”。少了那隻豌豆花色的母雞。娘到禾場去找隊長煥叔。沒找著煥叔,娘卻找到了那隻母雞。雞已經被人用磚頭砸死,拉出了雞的食囊。食囊破開了,是一粒粒飽滿的穀子。娘大聲哭罵:“是哪個缺良心的害死了我家的雞……”

禾場上沒人敢和娘答話,都怕自己冤枉成了殺雞人。娘罵了幾句,提著死雞,走回家來。當晚,我們的晚餐自然是那隻母雞了。娘用爐子小火煨湯,遞到我的麵前,說,就就要高考了,得好好補下身體。娘的臉上堆滿了笑,沒有一丁點失去一隻雞的痛苦。

可是,第二天上午,娘又去禾場開罵,罵那個沒良心的殺死我家母雞的人。娘似乎走得很急,穿著爹那雙大大的布鞋。罵了幾句,曬穀子的人自然又不敢應對。穿著大布鞋的娘轉了一圈就回來了。大大的布鞋裏,滿是穀子。下午,娘又穿了大大的布鞋,去禾場罵那殺雞人。

幾天下來,大大的布鞋裏的穀子,居然裝滿了我家的米缸。娘說,這下我家的小子高考前的白米飯不用愁了。

喝了鮮鮮的雞湯,吃了白白的米飯,果然,我的高考很順利,考取了省城的一所重點大學。臨去大學報到的前一天,娘對我說,你去隊裏每家每戶道個謝,算是替代我了,要知道,你考試前吃的白米飯是隊裏的糧食哩。

他們不是有人打死了我家的豌豆花母雞嗎?我反問道。

娘隻是笑,像個小孩子一般。

1985年的一場約會

那時,他和她還隻是大男孩和大女孩。他和她並不相識。

是那個夏天的傍晚,她來小樹林牽自家的黃牛,就要離開時,聽到了口琴聲,吹的是她聽過的一支曲子,電影《少林寺》中的插曲。她將手中的牛繩拉了拉,牛站住了,她也站住了。她不知道口琴聲從哪裏飄出來的,她隻知道自己回家的時候,已是月上柳梢了。

她已經十八歲了,她的爹娘已經開始張羅著給她找個好婆家。村子裏好多十七歲的女孩子都出嫁了哩。爹娘說,隔壁村的小鐵匠,人好,家也好,有人來提親了。但她不管,爹娘說的時候,她隻是笑。

第二天,她又早早地來到小樹林,說是牽牛,但她卻找了片茂盛的草地坐下了。那熟悉的口琴聲,早已經飄了過來。像一條小溪般,清澈見底地向她流過來。她想要找到那小溪的源頭,挪動了腳步,向樹林深處走了過去。一個瘦高個男孩,立在不遠處,旁若無人一樣,口琴在他的嘴邊來回穿梭,聲音從他的嘴角瀉出。

一曲《月亮之歌》完了,他笑了笑,向她走了過來。他正讀高三,就要參加高考了。

第三天,她來,他照樣吹奏著她喜歡的口琴聲。她聽得入神,居然忘記了和他打招呼。

第四天,照樣。

記不清是多少天了,小樹林裏,他吹奏著口琴,她做唯一的聽眾。這一天,他吹得時間長了些,她想讓他停下他也沒停。一會,他開口了:“我不會參加高考了,因為我已經參軍了,後天,我就要上部隊去……”他的聲音低低地,但她聽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