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靜謐的九龍潭(1 / 2)

九龍潭原本是個堰塞湖,傳說由九條蜿蜒如龍的山間溪水注入其中繼而彙聚成潭。因其深藏於峽穀深澗,我們看不到一個進水口,也感覺不到水流動,她就像一條盤旋在懸崖峭壁之間的巨龍。宛如靜湖的九龍潭狹長而深邃,寧靜而娟秀,神秘而浪漫。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九龍潭原本是個堰塞湖,傳說由九條蜿蜒如龍的山間溪水注入其中繼而彙聚成潭。因其深藏於峽穀深澗,我們看不到一個進水口,也感覺不到水流動,她就像一條盤旋在懸崖峭壁之間的巨龍。宛如靜湖的九龍潭狹長而深邃,寧靜而娟秀,神秘而浪漫……

泰寧是閩西北一個邊境小縣,西與贛東的黎川縣接壤。近年來,泰寧的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大金湖、上清溪、尚書第、九龍潭等一大批旅遊景點得以開發並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由江西撫州市作家協會組織的創作筆會最後一天安排的活動是到鄰近的泰寧采風。由於時間倉促,我們一行四十餘人隻參觀了位於泰寧老縣城的“尚書第”和新辟的一個景點——九龍潭。類似於“尚書第”的古建築我們已經看過不少,比如我們撫州樂安的流坑、東鄉的上池。相比之下,我覺得九龍潭卻有她獨特的風采和神韻。

在“泰寧世界地質公園·九龍潭”標誌碑邊下車,沿岩間小徑攀行十幾分鍾,便來到深藏“閨閣”的九龍潭。因故稍作休息之後,我們每三人一組,穿上救生衣便小心翼翼地上了竹筏。一位年紀50開外,個頭不高卻手腳麻利的艄公操著一根兩米來長的木槳不聲不響地撐著竹筏就出發了。潭水不時地漫上竹筏,從水的成色可以看出潭水深不可測。潭麵不是很寬,兩旁是原始森林和懸崖峭壁。竹筏在平靜的水麵漂浮,水中晃動著艄公手搖木槳的影子。槳起筏移,一圈一圈的漣漪便悄無聲息地蕩漾起來,但委實聽不到些許聲響。靜謐之中,隻覺得耳畔隱隱傳來鳥的低吟、蟬的鼓噪,這美妙的音符來自眼前的樹林。隨著竹筏的深入、山岩的高聳以及林子的茂密,這音符愈發響亮、悅耳,讓人不由得想起“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絕句。

九龍潭是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景區開發的時間不長。我們去時,通往景區的景觀大道正在鋪修。其地貌與江西龍虎山、廣東丹霞山、貴州習水等相似,均屬丹霞地貌。九龍潭內丹峰突起,座座依水而立,岩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岩洞。艄公一一指點那些由岩及峰、由洞及形的景觀,經琢磨和聯想倒也有些相像。不過,我還是對生長在懸崖上的那一簇簇正開得鮮豔的黃花菜感到驚詫。艄公說,他們這兒的山崖上到處都有黃花菜,由於石壁陡峭,也沒有人去采收,故而它們都自生自滅。不過,留著也好,遊人可以聞到它們的花香。這一說,我們才感覺湖上、山間的確彌漫著一股沁人的馨香。正陶醉時,艄公手指旁邊一簇簇有著一片片狹長葉子的植物說,若是初春來這裏,我們還可以聞到濃鬱的蘭花香呢。我們細看,發現這裏的蘭花葉子比我們曾經在山裏看見過的要濃密、寬闊、厚實,色澤也深暗。我們都有點疑惑,艄公說:“這是這兒特產的一個蘭花品種。去年,有外商在這兒買了一株,價值3萬多元。不過,以後景區的蘭花是不會再賣的了。”是啊,空穀幽蘭、香隨風動,遊人自然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九龍潭最具特色的是“一線天”景區。在中國的風景區,“一線天”恐怕是出現頻率最多的,但是,距離長、淹沒在水中又可以通竹筏的估計不多,甚至沒有。艄公介紹,這裏的“一線天”有1000多米長,最窄處不足一米,卻可以同時進出多條竹筏,它們或魚貫而入,或迎麵相逢,均可順暢通過,有驚無險。我們有些膽怯地端坐在竹筏上紮牢了的小竹椅上,仰視幽靜陰森的峽穀中的一線藍天,感覺兩旁堅固突兀、神情可怖的岩石仿佛都要向我們擠壓過來,可艄公卻泰然自若。隻見他操槳自如,一臉的輕鬆。興趣來時,那位看上去像村幹部模樣的中年漢子還饒有情趣地為我們唱起客家山歌,盡管有想“索取不當費用”的嫌疑,但在這恍若世外桃源的幽穀深潭聆聽鄉音俚語、民間小調倒也確有幾分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