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三清山的棧道上,驚險之餘我們感覺到的是神清氣爽、心清如潭、性清似水。目之所及,都是頤養精神、陶冶心境、修煉性情的萬千景致。或奇鬆、或怪石、或擬人、或狀物,均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充滿靈性,讓人生出幾分愛戀,感到幾許親切。
三清山,我又來了!
屈指算來,這回已經是我第三次來這裏了。不是貪婪也不是癡迷,實在是一種情緣、一種秉性、一種鍾情的使然。
這天,我隨上饒市《信江》雜誌編輯部組織的“全國散文作家三清山筆會”的30多位散文作家,在活動組織者的引領下,冒著濕漉漉的晨風,從新開辟的金沙索道乘纜車登山。20分鍾後,我們便下了纜車。俯視山下,才知自己已經位於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
去年夏秋兩季南方持續幹旱,江西近兩個月沒有下過大雨。立冬後,卻下了一場規模較大的、已往難得的冬雨,使原本就屬於山區的贛東北地區變得潮濕陰冷。遊覽三清山的頭一天,細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天空還是朦朦朧朧的。
我們走在相對舒緩卻一路都是樹齡千年、樹幹大多有碗口粗的杜鵑林的棧道上,可見度不足10米,山上山下一片蒼茫。有同行的遊客極力渲染:他一個朋友來三清山的那一天,陰雨霏霏、霧鎖全境,終日未開,以致瞎折騰一天,什麼也沒有看到。隨行的導遊逗趣說,三清山本來就是霧的故鄉、雲的天堂,騰雲駕霧也是一種享受。可話雖這麼說,若是真如此,對於來自北國南疆的散文作家們實在是一件憾事。
我們有說有笑地來到三清山的第一個標誌性景點——“巨蟒出山”時,導遊用手一指,告訴我們那就是“巨蟒出山”。我們朝那兒看時,什麼也沒有,看見的隻是一片混濁的天空。可就在我們覺得失望並準備離開時,奇跡突然出現了。還是在那個位置,隻見右邊的山頂飄來一團團乳白色的雲霧。雲霧過後,露出了崢嶸的山石,隨即現出一道陽光。導遊說,大家朝前看,巨蟒就要出來了。我們將信將疑,目光都停留在那裏。果然,片刻功夫,天空中漸漸出現了巨蟒的輪廓。大家趕緊掏出相機劈裏啪啦地拍起照來,生怕它稍縱即逝。轉眼之間,巨蟒又淹沒在濃霧中。可是大家都沒有離開,都虔誠地期待著。幾分鍾後,巨蟒又從青雲中脫穎而出,完全展露出它的真容。這一刻,遊人都屏息仰視,油然而生一種崇敬、驚歎之情。原來巨蟒是這樣高聳威猛,隻見它引頸頓首,凝視前方,目光是那麼犀利和威嚴,神情是那麼神聖和敏捷,那形態宛若鮮活的大蟒,那氣勢讓人由衷地折服。此刻,它剛從山澗溜出,準備遊向雲濤翻滾的大海。
懷揣一顆激動的心,在導遊一遍遍地催促下,我們離開了氣勢雄渾的巨蟒。沒走多久,便遠遠地看到了三清山又一個標誌性的絕景——司春女神。導遊告訴我們還沒有到這一景點的最佳觀察點,我們隻好繼續往前走,但總覺得眼前還存留著巨蟒昂首出遊的身影,讓人禁不住回頭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