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娘娘口諭,著太學生獨一人即刻進宮,商討道學,不得有誤。”
李中使鼻孔朝天,恥高氣揚的說完,一揮拂塵,輕聲的又補了一句:
“帶上你的那個養顏之藥。”
獨一人接旨應諾,起身。
自去廚房裏取了一件用布包裹的嚴嚴實實的東西,坐上李中使的馬車,得兒得兒的進了臨安城,又進了皇宮大內賈貴妃居住的仁明殿。
......
......
“草民叩見貴妃娘娘。”
一進殿門,被李中使引著到了賈貴妃的身旁,獨一人便跪拜了下去。
沒辦法,禮不可廢。
華夏民族就是這樣一個禮儀之邦,既然約定俗成的,從朝堂到民間,都流行了跪拜之禮,你跪了,拜了,說明你尊重了人家。
反之,人家便會心存思慮,覺得你渺視他,甚至仇視他。
很多同學對跪禮多有詬病,都認為,萬惡的封建社會,動不動就讓人下跪,久而久之,使的華夏人的骨頭軟了,腰杆子彎了,所以每每異族入侵的時候,才會有那麼多的華奸。
其實,大謬也!
其一,宋代以前,古人下身穿裙狀外套,又沒有穿內褲的習慣,同時,椅子也沒有問世,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向跪坐,避免走光。
所以,對古人而言,跪,並不是一件不習慣的事情。
其二,清朝滅亡,民國誕生,開始廢除跪禮,流行握手禮。
之所以流行西方國家的握手禮,無非是為了彰顯人人平等。
但人人平等,真的就是如此簡單的解決了嗎?
後世,握手禮已經深入人心,平常的就如古代的跪禮,但有個問題,大家是否認真的思考過:
比如,在交際場合,別人熱情的伸出手來與你握手,你如果置之不理,顧左右而言他,你說,那個人會不會因此而暗暗生氣?
又比如,在某些大人物或大明星出現的場合,是不是有許多圍觀的群眾,竭盡全力的將自己的手伸的長長的,滿臉熱切,可憐巴巴的希望那個大人物能握一握他的手。
似乎就此一握,他便與有榮焉,從此,沾了大人物的不少福氣。
還比如,有的人身為下級,與上司握手時不但要伸出雙手,而且還要將自己的身子深深的彎下去。
那麼,這到底是屬於奴性呢?還是屬於尊重呢?
諸如此類,說明人的骨頭軟不軟,實在是和行不行跪禮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隻要心裏住著低人一等的奴性,不管行什麼禮,看上去都是卑躬屈膝的,可憐兮兮的。
倘若身懷絕技,心存浩然正氣,就算行個跪禮,那又何妨呢?
就如現在的獨一人,規規矩矩的跪拜了賈貴妃,還未來的及說話,倒是高高在上的賈貴妃迫不及待的說道:
“小仙師快快請起!
奴家可當不得仙師如此大禮!
日後,如果不是正式的大場合,就莫要行此跪拜大禮了。”
獨一人笑笑,心想:我這是在拜未來的丈母娘呐!
嘴裏卻口不對心的說道:
“貴妃娘娘母儀天下,天璜貴胄,草民豈有不大禮參拜之理。”
賈貴妃心裏聽了舒服,溫柔的笑了笑,也不再去糾纏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