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後記(1 / 1)

《生活的顫音》終於呱呱墜地了,心中的喜悅和惶恐自是不勝言說。喜的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自己多年的追求和夙願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惴惴不安的是,不知我粗淺的思考和笨拙的文字能否得到閱讀者的認可和欣賞。

喜歡文學,愛上碼字已然有三十個年頭了。其間,因為養家糊口,工作拖累,對文學追求的激情和衝勁,在歲月刀鋒的宰割下曾日漸衰退。但深植於心的文學夢並沒有被斬草除根,我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偶爾也會塗抹點心情文字聊以自慰。2000年,跨入了新世紀,網絡寫作的興起又激發了我創作的激情。這時,我已經人到中年,少了年輕時的浮躁和膚淺,多了生活賜予的深沉和深刻;沒了不著邊際的好高騖遠,添了腳踏實地的坦然和沉著。

在人生的泥濘道上踉踉蹌蹌行來,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醫生。童年時夢幻,青年時激憤,中年後漸漸趨於坦然。生活給我以啟迪和靈感,也給我抗爭和進擊的力量。所以,我感謝生活,感恩生活,敬畏生活。麵對生活的大海,我習慣於細細地打量,欣賞它濺起朵朵的浪花,感受其間蘊含的美和哲理;靜靜地,聆聽生活和生命發出的顫音,從而感悟人生和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所以我把這本集子定名為“生活的顫音”。它是生活給我的饋贈,也是我對生活的感恩和回報。“美是生活”,我信奉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這一命題。

《生活的顫音》收錄了我近十年來創作的七十篇散文。“愛的心香”是我對親情的感恩和追思;“歲月風鈴”是我人生一步步、一幕幕的記錄和反思;“剪燭西窗”是我對生活的感受和思索;“屐痕處處”是我在行旅中的思考和抒發。不知道我浮光掠影的思考和稚嫩粗糙的文字能否打動讀者的心,但我確確實實思索了,用心了,於我已感滿足了。

最後,我要感謝市文聯讓我的作品有幸入選浙東作家文叢。我要感謝亦師亦友的江曉駿先生,在我艱難地跋涉於文學道上的過程中,他給了我鼓勵和指導。我還要感謝一個網友“微藍空間”。十年來,我們在網絡上相互探討、交流、評論。她經常是我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她給了我力量和信念。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散文家樵夫兄。他在百忙中欣然答應為我寫序。他中肯、詩意的評論直抵我的心底,並且,這樣的評語會鞭策我以後的散文創作。

感謝生活。

2012年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