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燕雲虎(1 / 3)

元宵燈節剛過,瑞雪紛飛,一連下了三天,街道上積雪盈尺,雖然二更未到,卻看不到一個行人。家家戶戶門窗緊閉,想必早早安歇。東市集邊有一不起眼的小巷,往內百餘步有一戶人家,雖然不甚寬大,布置、家具亦十分簡單,但卻有一股淡雅氣息,牆上掛著一副對聯,字體仿王右軍十七帖,筆走龍蛇,倒有八、九分神似。

主人人稱顧秀才,年四十餘,以啟發童蒙、收取束修維生。身型略嫌消瘦,但眉清目秀,神采奕奕,尤其是待人彬彬有禮,又樂於助人,左鄰右舍莫不與其親近。自七年多前搬至此地,隻帶著一子與一啞仆相隨,據說夫人早逝,所以父子相依為命。子名延宗,麵目與秀才不相似,個性更是不同,天資聰穎,但待人冷漠、少言語,略嫌高傲,令人難以親近。

啞仆臉帶蠟黃,眼角低垂,稀疏胡子,弓著身體,步履蹣跚,一副萎靡狀,但是盡忠職守,家中大小事情,一手包辦,對顧秀才客客氣氣,像對待主子,又像對待朋友;但是對小主人延宗卻是恭恭敬敬,絲毫不敢怠慢。

另有義子燕雲虎,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個性憨直,俗名阿虎,說來話長:

六年前秋日,顧秀才趁著秋高氣爽,漫步於東郊河邊,正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水天共一色美景。忽然聽到陣陣喧嘩聲音,循著聲音走去,隻見一群衣裝華貴子弟圍著二個狀似乞丐小孩,有人拳打、有人腳踢,旁邊還有七八位家丁大聲吆喝,火上加油,華貴子弟越打越起勁,旁觀老百姓,一方麵怕惹禍上身,一方麵早已司空見慣富貴子弟欺人,所以,搖頭的人搖頭、歎息的人歎息,就是沒有人有膽敢搶出頭當和事老。

顧秀才見此,豈有不管的道理,正要向前求情,突然停下腳步,隻因為兩位被打狀似乞丐的小孩,一名略瘦小者被壓在下方,另一壯碩者護在上頭,拳打腳踢全部招呼在壯碩者,而大呼小叫、呼天搶地叫疼、喊救命正是瘦者。

瘦者見不到麵容,但唱做俱佳,不用多加形容。隻見上方稍壯碩者咬緊牙齒,即不叫饒、更不喊疼。一副剛毅臉色,大有天塌下有我頂著的氣勢。

顧秀才看得明白,快步走向前,深深作揖行禮,恭敬的說道:「各位公子,各位大爺,小的在此有禮了。」接著一巴掌打向壯碩小孩,啪!聲音響亮無比,這一下似乎不輕!

接著怒目直視兩位小孩說道:「你們兩個不在家裏工作,竟在此惹是生非,真是氣死我了,看我回去如何整治你們?」說完一腳踢向瘦者,動作笨笨拙拙,一副不會武功的模樣,踢完後差點摔倒,旁觀者想笑卻不忍心笑,倒是公子爺們與旁邊家丁樂得前倒後仰。

顧秀才再三作揖,富貴子弟總算怒氣暫消,於是呼嘯離去!

顧秀才見眾人離去後,扶起壯碩者,仔細查看傷勢,見身上隻是皮肉外傷,筋骨全然無恙,原來公子哥們仗勢欺人,繡花枕頭,花拳繡腿總不成氣候,所以拳打腳踢雖多,卻是中看不中用。倒是壯碩小孩頗知好歹,先是再三道謝,然後滿臉疑惑,問道:「大叔!為什麼你打人一點都不痛?但是聲音這麼大?」

顧秀才麵帶笑容,旣;不正麵回答,也不問他被打原因,隻給了些碎銀子,接著便要離去。此時但見略瘦小者順手一把拿走碎銀,反身就跑,三兩下不見蹤影。顧秀才微微一笑,正想看壯碩者反應如何?

結果大出秀才意料之外!隻見壯碩小孩立即跪下,先叩個響頭,然後惶恐說道:「大叔!你不要生小鹵蛋的氣,他是我的好兄弟,家有七十歲的祖母要奉養,已經餓了幾天,而且現在正在生病,大叔!你不要生小鹵蛋氣,你如果生氣就打我好了」說起話來匆促中卻顯示出忠厚老實本性。

顧秀才扶起他來,心中不禁讚歎:「竟有如此秉性淳厚之人!」

「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在哪?」顧秀才和顏悅色問道。

「我娘叫我阿虎,老虎的虎,沒有家!」阿虎恭恭敬敬說道:「我現在住在前麵土地公廟。」

「你的父母呢?」顧秀才雖然已猜到一二,但仍想問個明白。

但見阿虎低下頭來,搖啊搖的,一切已不言而喻!原來這數十年來,戰亂頻傳,戰爭之下,百姓生命賤如狗,阿虎的爹死在亂兵之中,他和母親隨著難民流離江南,總算穩定下來,想不到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病奪走了他母親性命。於是這五、六年中隻好流浪街頭,靠著打些零工和善心人士救濟維生。顧秀才於是留他在身旁,固然同情他的遭遇,主要原因卻是阿虎的本性忠厚。

阿虎留下之後,也不需要顧秀才和啞仆教導,每天灑掃庭院,煮飯、挑水、劈柴,勤奮異常,全不用吩咐。而且閑暇之時,先是站在窗外聽課,倒也認識不少字,懂了許多論語中的道理,也背了好幾首唐詩。

不多時,顧秀才見阿虎有心向上,便叫他入內與學童共同習。尤其是與顧延宗年齡相近,兩少年相互為伴,延宗臉上也增添不少笑容。

過了六個月,顧秀才仔細觀察了阿虎行徑,曾經將一些銀兩擺在明顯處,幾天過後,絲毫不減。給了阿虎零錢花用,全數拿去接濟舊時夥伴,身邊一文不留。待人誠懇實在,尤其對長者恭敬有禮,對幼弱愛護有加,這些舉動全數看在秀才眼裏,他一切擺在心中,也沒有說些什麼。

暮春三月,芳草萋萋,一日顧秀才要阿虎至廳堂,當著孔夫子圖象,說道:「你來此轉眼間已經半個年頭,看你平時謹慎,又無親戚在此地,我想收你為義子,不知你意下如何?」但見阿虎含著滿眶眼淚,跪下連磕三個響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阿虎本姓不詳,顧秀才告訴他:以燕雲十六州尚未收複,因此取名姓「燕」名「雲虎」,保留俗名「虎」字,以示不忘本。阿虎本想依著義父姓「顧」,顧秀才笑而不許,阿虎本性木訥,也不再說些什麼。

從此,白日作息不變:雲虎與延宗一同讀書、寫字;顧秀才除了講解四書、五經道理之外,時常與二人分析當前局勢,尤其是中原一帶,自趙匡胤建立大宋,朝綱轉變,杯酒釋兵權之始末;更重要是契丹人南侵,燕雲十六州被占,中原受契丹威脅的形勢,北方百姓顛沛流離情形,顧秀才多加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