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到了後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不斷搜括錢財,發動戰爭,壓迫百姓和奴隸。周厲王即位後,對百姓和奴隸的剝削壓迫更重。他貪財好利,獨占山林川澤,不許百姓打獵、砍柴、捕魚,還派人監視他們的言行;誰議論他,他就把誰殺死。弄得民不聊生,紛紛揭竿而起。周王朝的統治出現了危機。
眼看周王朝政權搖搖欲墜,關心國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極力勸諫周厲王改變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國家。可是周厲王不聽;一些權臣也嘲笑凡伯,說他昏庸無能,不識時務。凡伯非常氣憤,揮筆寫了一首長詩,表達自己焦急的心情。這首詩很長,其中有一節是這樣的:
“老天正在逞威肆虐,
不要這樣盲目快樂。
老夫一片誠意將你勸,
小子們卻是驕傲自得。
我進諫的並非老昏之言。
你們反倒拿來取笑戲謔。
你們的氣焰熾盛如火,
真是病重得不可救藥。”
這首詩勸說周厲王和那些權臣千萬別把憂患當作兒戲,應趁它還沒有到來的時候盡力防止它。若是憂患越積越多,就像病入膏肓一樣無法治愈了。
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發生“國人暴動”,平民和奴隸們拿起武器,衝進王宮,周厲王倉皇逃走。西周從此衰落下去,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麵。
不可多得
【釋義】形容非常稀少難得。
【出處】漢·孔融《薦禰衡表》。
禰衡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恃才放曠,善於雄辯,很受孔融的賞識,特地向漢獻帝上表推薦禰衡,稱讚禰衡是“不可多得”之才。漢獻帝就派禰衡去曹操手下當差。曹操惱他曾經出言冒犯自己,就當大宴賓朋之際讓禰衡當眾擊鼓助興,以此來侮辱以泄私憤。可禰衡竟來個“擊鼓罵曹”,反而把曹操大加羞辱。曹操想殺他,又怕影響不好,就把禰衡派去招降劉表,想以此借刀殺人,沒想到劉表反盛待禰衡,並讓他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做書記。
黃祖的長子黃射也是個官吏。一次,黃射歡宴賓客,有人在宴會上獻給他一隻鸚鵡。黃射非常喜愛,當場請禰衡作一篇關於鸚鵡的賦。禰衡略一思忖,便舉筆疾書,不一會兒把賦寫畢。這就是他的代表作《鸚鵡賦》。
盡管禰衡博學多才,雄辯驚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現沒有絲毫收斂。一天,黃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遜。黃祖數說了他幾句,他竟當眾大罵黃祖。黃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將他拉上岸去處死。過了一會兒,黃祖覺得自己這樣做太過火,急忙上岸去救,但已經遲了一步,當時禰衡才25歲。
不堪回首
【釋義】表示對巨大的人事變遷的感慨。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
趙匡胤在公元960年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先後南征北討,攻滅了南平、後蜀、南漢等。為了完成統一大業,最後把目標對準了南唐。
這時統治南唐的是李煜,世稱李後主。他在政治、軍事上昏庸無能,但在文學藝術方麵很有才能,詩詞、音樂、書畫等無所不能。他從小在深宮裏長大,因此他的作品也大部描寫宮廷生活的情景。
李煜的妻子周後娥皇,容貌出眾,擅長書畫歌舞,但不幸早逝。後來,李煜又與娥皇的妹妹小周後相愛,在花前月下飲酒作樂,而把國家大事置之腦後。
宋朝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但因李煜迷戀於歌舞升平的奢侈生活,隻想求得眼前安逸,並不作抵禦的準備,而一味向宋朝屈服。宋朝在作戰勝利或者有什麼喜慶活動時,他就趕緊命人向宋朝進貢財寶。後來,又主動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國號,作為宋朝的附屬。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趙匡胤兩次派使者通知他到開封朝見。李煜怕趙匡胤殺他,稱病不去。於是趙匡胤以此為借口,派十萬大軍征伐南唐。
第二年初,宋軍抵達長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但李煜以為宋軍無法渡過長江,整天在宮內和一班和尚道士講經說法。
一天李煜偶爾外出登城,見城外滿是宋軍的旗幟,才急忙去召援軍,但為時已晚。此年冬,宋軍消滅了南唐最後一支援軍,終於攻破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開封。
李煜穿戴著白衣紗帽,戰戰兢兢地接受趙匡胤的召見。趙匡胤沒有殺他,侮辱性地封他為違命侯,把他安置在城裏。他名義上是侯,實際上過著囚犯一樣難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