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畫(1)(1 / 3)

一成一旅

【釋義】古時以十裏方圓為一成,以500名士兵為一旅。比喻力量雖小卻有所建樹。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

魯哀公元年,吳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國替父報仇,最後越王勾踐帶領他的5000名殘兵敗將逃到會稽山上,越國大臣範蠡建議越王勾踐向吳王求和。

勾踐便派大臣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夫差打算同意,可吳國大夫伍子胥堅決不肯。他告誡夫差說:“古語說得好,‘建樹德行最好是不斷培植,去掉毒害最好是消除幹淨’。”接著,他就給夫差講了夏朝時候的一個故事。

夏朝的時候,過氏部落首領澆殺了斟灌,攻打斟鄩,殺了夏朝的後相,後相的妻子後緡逃走了。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少康。少康逃到有虞部落裏,做了官。酋長還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為妻,把綸邑交給他掌管。綸邑雖然地方不大,隻有十裏見方,人口也隻有500,也就是所謂的一成一旅。但少康到那裏以後,廣施恩德,安撫下屬,積極訓練軍隊,當時機成熟後,就率兵攻打過國、戈國,滅了它們,恢複了夏朝的天下。這就是“少康中興”的故事。

“如今的吳國不如當時的過國,而越國卻超過了少康的綸邑。假如將來上天讓越國強大起來,對吳國將是極大的威脅。我們如果不乘勝消滅勾踐,將後患無窮啊!”

可是夫差被勝利弄得目空一切,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意見,還是同意了越國的求和要求。伍子胥失望地對大臣們說:“唉!越國用10年生息繁衍,再用10年教育訓練,20年後一定會來報仇的。”

正如伍子胥所料,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越國真的強大起來。20年之後,勾踐率兵打敗了吳國,並且不允許吳王投降,最終,吳王在悔恨中自殺身亡。

一朝一夕

【釋義】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隻有很短的一段時間。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力命篇》。

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楊朱博學多才,很受人尊重。一次,他到朋友季梁家去,恰巧季梁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季梁的兒子見了楊朱後,哭著說:“楊伯伯,我父親的病看上去很凶險,你能否幫我請醫生來為他診治一下。”

楊朱探視了季梁,安慰季梁的兒子說:“賢侄別急,依我看,你父親的病並不嚴重,隻要好好調理,很快會痊愈的。”

但是,季梁的兒子不信,一下子請來三位醫生。

第一位醫生給季梁診治了一下,說:“你得病的原因是冷暖沒有節製,虛實失調,陰陽不和,平時饑飽不均。隻要吃幾帖藥,即可藥到病除。”

季梁搖搖頭說:“你隻是個普通醫生,你走吧!”

第二個醫生為季梁診了脈,說:“你的病是由於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用藥來治好你的病,恐怕很難。”

季梁讚許地說:“你是一位良醫。”

第三位醫生隻望了望季梁的氣色,說:“你的病是由精神憂鬱引起的,所以不用吃藥,隻要好好修心養性,就會好的。”

季梁十分讚許地說:“你真是一位神醫嗬!”

原來,季梁的病確實是因精神憂鬱而起。他的病經過精神調節,果然沒過多久就好了。

一琴一鶴

【釋義】比喻文士的高雅和清貧。

【出處】元·脫脫等《宋史·趙抃傳》。

宋朝有位名叫趙抃的官吏去蜀地上任。他的行裝十分簡單,隨身隻帶著一隻古琴,還有一隻白鶴。古琴放在一隻布袋裏,而白鶴則放在一隻竹簍裏,一琴一鶴分兩邊馱在一匹馬上,這就是趙抃的全部行裝了。“琴”和“鶴”在古代象征文人學士的高雅不俗。

宋神宗聽說趙抃隻帶一琴一鶴上任的事情後,十分讚賞地對趙抃說:“你能以匹馬入蜀上任,且隻隨帶一琴一鶴,這實在太好了。希望你到任後,能夠精兵簡政,不貪財物,就像你的行裝一樣。”

一鱗半爪

【釋義】龍在雲中,東露一片鱗,西露半隻爪,若隱若現不能看見全身,比喻隻知事物的一部分,也常比喻事物零星的片斷。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白居易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在東都任職時常以酒自娛,一次與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在香山精舍吟酒作詩。就坐以後,白居易建議道:“今日難得幸會,若不賦詩飲酒,豈不有失雅興?”見眾人一致讚成,又說:“那我們就以《金陵懷古》為題目作詩,如何?”

眾人紛紛提筆靜思。劉禹錫是位飽經風霜的政治家,因參加了當時的改革而屢遭迫害。因此,此時他的腦海裏一下子湧上了西晉伐吳,孫皓投降以及東晉、後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相繼滅亡的情景,一種悲涼之情油然而生。他端起了一杯酒,一飲而盡,然後提筆在紙上一陣揮舞,一首題為《西塞山懷古》的詩很快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