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此生緣盡(1 / 2)

雅妓的生活,是閑逸的。客人大多為文人墨客,才子雅士他們隻對詩聽曲,詩歌唱和,追求精神上的交流。雅妓也就是文人們的紅顏知己。與窯姐不同,雅妓可不是想見就能見的。前來的客人必須對得上閣中佳人出的對子,方能進入閣中。若是對不上,那就隻吃出閉門羹了。身無長物的窮書生也是不能來的,起碼餘媽媽是不會歡迎的。

大多數雅妓性子清高,自有自己的一套規矩。染霜,現在應叫寒蘭了,也有自己的規矩。客人來了,寒蘭不會以真容示人,都會蒙上一重麵紗,或與客人直接隔著重重輕紗,對立而坐。若是客人想聽曲,這是要有交換的,一段故事,換一首曲子。

雅妓稀少,就連像萬花樓這樣的地方,雅妓的數量隻是一雙手可以數清的。所以,寒蘭的出現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因為寒蘭規矩多,有些人隻是來看看熱鬧就走了。也是因為寒蘭規矩多,吸引了相當一部分人專程慕名前來。

從未有人見過寒蘭真容,人都是好奇的,寒蘭予人的神秘感總能讓人神往不已。雖寒蘭不是萬花樓中最具才氣的,但她的詩句愁而不悲,透著淡淡的滄桑,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寒蘭的琵琶曲同她的詩一般,清脆的琵琶聲更是為寒蘭的樂音賦予了幾分蒼涼。

寒蘭的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不遠千裏,慕名而來。前來的客人越來越多,但寒蘭每天接見客人的時間是有限製的,能被接見的客人數量也有限。就像現代的限量銷售一樣,這更能贏得人們的狂熱。甚至有人曾一擲千金,送來一盒東珠,隻為博寒蘭歡心。

餘媽媽曾勸過寒蘭把麵紗揭去,她的美貌肯定會讓更多人喜歡她。寒蘭卻說,關於她的容貌的傳言在坊間已經被傳得千奇百怪,人們也願意繼續傳下去,但假若她有朝一日以真容示人,即使她傾城傾國,人們也會失望的。

話雖如此,寒蘭蒙麵的真正原因卻並非如此。她的客人雖都是些文人墨客,但他們都來自不同階層。有一些與王爺是熟悉的,也可能曾見過她。她不想讓王爺知道她在這,也不想讓王爺的友人知道,王爺府上的琴師竟身處青樓,而輕賤了王爺。

楚修朗以為染霜走的時候,除身上單薄的衣物什麼都沒帶走。但其實染霜還是帶有了一個物件,花神殿的黃符。這個符自楚修朗贈與染霜以來,染霜一直將著黃符貼身放著。那日被撿回萬花樓,身上的衣裳沾雪,被人換了下來。染霜更衣時發現一直貼身帶著的黃符不見了,她衝進洗衣房,在如山的衣服中找了幾個時辰才找回那件還沒來得及漿洗的衣裳,找回了黃符。

每到月底,寒蘭都是閉門謝客的。對外宣稱是身體不適。實際上,也是身體不適,隻是與他人所理解的有所不同。在王府,她不敢公然請大夫前來。現在,她可以請大夫幫她解毒。那毒雖霸道,但若要解毒也並非難事,隻是需多花些時日。

伺候寒蘭的丫頭名喚小玉,寒蘭也是信任小玉的。請大夫,抓藥這些事都是讓小玉去做。但她毒發的模樣,沒有人見過,她也不想把那姑娘嚇著了。

月底,日子過得分外清閑。小玉剛送走了大夫,一進門就看見寒蘭側臥在美人榻上,手拿著她格外珍惜的黃符,眼裏盡是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