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陽光打在你們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中(1 / 2)

不要說你看到了什麼,而應該說你心旌搖曳,靈魂悸動的片刻感受到了什麼。那是什麼?陽光打在每個人的臉上,幸福像花一樣開放。溫暖的氣息像一首古老的民歌從很遠的地方飄來,它仿佛來自天堂,溫潤、祥和、陽光,甚至帶一點點鄉愁……

在宜化,在2005年的春天,我們封存已久的記憶被打開。往事並不如煙,那是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前,我們有過這樣的感動。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大辦鋼鐵,百萬知青下農村……盡管很多“運動”旋即成為曆史的笑柄,但那時的我們心中裝滿了隨時都可能爆炸的激情,我們為一個人笑,為一個人哭,為一些永遠都摸不著的希望歡呼,我們衣衫襤褸,饑寒交迫,但我們的熱血熊熊燃燒,痛並快樂著。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民族的愚昧和民族的落後比什麼時候都突出,但民族的激情和民族的自信比什麼年代都狂熱……當我們終於從噩夢中醒來,意識到我們追求的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氣球時,我們在大呼上當的同時也冰釋了全部的激情。許多年後的今天,當我置身宜化火熱的創造生活,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曾經的激情倘若不是投放給虛妄的理想甚至破壞和毀滅的“壯舉”,而是用於經濟建設,我們的民族不知要前進多少年。而現在呢,我們理智了,務實了,進步了,我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我們的精神卻越來越空虛,心靈越來越封閉,在一個幾近完全物質化了的世界裏,人像機器一樣承載著社會的、曆史的、家庭的責任,所有的愉悅隻能來自物質的享受。精神的平庸,使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眾麵對生活的重壓日漸變得浮躁、憂慮、壓抑、痛苦和呼吸困難,詩人變得庸俗,作家失去靈感,藝術走向豔俗……

好在有了宜化。好在有了宜化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好在這種企業文化在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我們打開了精神的天窗。這樣的文化是如此強烈地呼喚著我們正在沉睡的精神記憶。

我們深刻記得,憂患的民族情節,悲壯的英雄夢幻,“大同”的理想遠景,“拯救”的曆史責任,曾經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情結。我們也深刻記得,豪邁與壯美的曆史獨白,偉大與神聖的宏偉敘事,悲壯與犧牲的英雄史詩,熱烈與誇張的鴻篇巨製,曾經是我們最為鍾情的文學表達,那是一種萬眾同聲的精神呐喊,它震撼,照亮並激勵著我們的民族戰勝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而今天,我們終於在宜化聽到了這種熟悉的精神呐喊,找到了久違的文化蹤影。我們是如此的興奮和激動。

也許你會說,一個企業,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甚至機遇和背景,創造了一定的數字,文人便像臭蟲一樣蜂擁而至,窮盡華美之辭為這個企業披上華麗的外衣,把一些本來是很簡單的管理符號鑲上文化的金邊,嘩眾取寵。在走進宜化之前,我亦報著這樣的觀念,盡管宜化驚人的效益鮮亮和驕傲著我們這座城市,但對於一個真正的寫作者,他關注的隻是生命、人性、愛和死亡。數字和高樓,永遠不會擊敗他的靈魂。

是在半年以前,我奉命主編一本《感動中國――三峽英才創富史詩》特刊,約請一批著名作家深入各企業進行采訪,派往宜化的,是我的朋友杜培俊。半個月後,杜培俊從宜化回來,他仿佛變了一個人,臉上掛滿感動的紅暈,兩眼放射激動的光芒。特別是在談到宜化和宜化董事長蔣遠華時,他竟然毫不吝嗇那些褒獎的詞彙,他說,在宜化,你看不到陰謀,看不到欺騙,看不到自私,那是一個被過濾了的社會,陽光照在每一個角落,快樂掛在每一個人臉上,幸福洋溢在每一個人的心頭……他又說,平等、和諧、尊嚴、快樂、創造,是我看到的全部宜化。當提到這一切的締造者蔣遠華時,他更是神采飛揚:他不僅是一個魅力型的企業家,更是一個傑出的思想者。他浪漫,但閃耀理智之光;他霸氣,但富於宗教情懷。他身上烙滿了理想、救贖、愛和悲憫的動人彩色!說這些話的時候,一個疑問盤桓在我的心頭,是什麼使一個勤於理性思維、擅長電視政論文獻片和報告文學創作的中年作家如此感慨、感動和情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