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揚起愛的風帆(2 / 2)

有些事巧,薑正雲結婚以後,興許是有女人管著的緣故,脾性慢慢就改了,不僅改了脾性,而且成了個勤扒苦掙的好男人。

三洞水發富以後,有一天,村幹部正在開會,薑正雲帶著他的女人和孩子走進了村委會,進門就往地上一跪,嘴裏喊道:“我是三洞水的!”村幹部們急忙將他扶了起來。

張萬裏問:“你這是怎麼了?”

“我是三洞水的!”

“是不是三洞水的有什麼要緊?”

“我要回來!”

“回來?”

“我是三洞水的,我要回來!”

按理說,這事村裏可以不管,他薑正雲畢竟是“嫁”出去了的人,而且戶口早也遷走了,現在要求回來,一點道理也沒有。

但是三洞水的領導們沒有這樣做。他們熱情地接納了薑正雲。不僅接納了,還給他重新做了新房,置了家具……

從這以後,薑正雲走到哪裏都說:

“我是三洞水的!”

之四盲人燃鞭

1991年臘月三十,正在村委會值班的張萬裏突然聽到門外響起一陣“劈劈啪啪”的鞭炮聲,推門一看,張萬裏一下子愣住了――

是跛子童茂新被孩子們扶著,對著村委會大門深深鞠躬,而他的盲人老婆正用竹竿挑著一串劈啪作響的鞭炮……

張萬裏將童家老小讓進屋裏,責備道:“你們這是幹什麼啊,應該在家裏好好過年!”

童茂新家曾經是個遠近聞名的特困戶,自己腿跛,妻子眼瞎,4個孩子尚未成年,搞大集體的時候,僅欠口糧款就達1650元。實行聯產承包後,張萬裏第一個和他建立了聯係戶。他將自己的全部積蓄拿出來為童茂新還清了欠款,然後為他製訂了三年致富的計劃。第一步解決“吃”。張萬裏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是在童茂新的責任田裏度過的。為他買化肥,購糧種,傳授農業技術,使童家的口糧當年自給。童家10多年來未殺過豬,張萬裏又買了頭母豬送去,不久產下一窩豬仔,從1986年起,童家每年都要殺兩頭豬賣兩頭豬。第二步解決“用”。張萬裏專程到外地為童家購回300株柑橘苗,300株柑橘樹兩年後全部掛果;僅此收入兩千餘元,除此而外,還幫童家種植桐茶等經濟林木千餘株,不久都開始受益,童家開始有了充足的零花錢。第三步是解決“富”。張萬裏將童茂新的大兒子安排到村辦企業當工人,一年淨掙5000元以上。童家開始富裕,做起了新房添置了家具、衣物,還破天荒從銀行揣回了一份存折。

這一切的一切,都與張萬裏緊密相連――布穀鳥叫了,他給童家購來了化肥;

風響樹葉紅了,他給童家換回了種子。

春天,他在童家地裏鋤草。

秋天,他在童家地裏收割……

童茂新怎能不感謝他,又怎能不在大年三十為他放上一掛鞭呢!

在張萬裏的帶動下,全村30多名黨員無一例外都掛上了聯係戶。黨員熊明才主動要求和貧困戶陳家木建立了聯係。陳家木和愛人離了婚,因為沒有住房,一直住在油毛氈棚子裏。熊明才第一次找他談心時,他說:“我一沒吃,二沒穿,三沒錢用,四沒房子住。任你怎麼‘聯係’都行。”

熊明才說:“可你有力氣。”

“有力沒處使啊!”

“隻要想使,自然有地方!”

熊明才說完,從身上掏出了他從銀行特意為陳家木貸來的3000元現金,然後安排陳家木用這些錢開一個小煤窯。

陳家木照辦了,結果當年盈利兩萬元。他用這筆錢蓋了一棟小洋樓。喬遷那天,鄉親們前來祝賀,陳家木流著淚說:

“活了三十幾,以前看都沒看到過這麼多錢,要不是黨支部,我哪蓋得起屋!”

在三洞水,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1991年,三洞水與《宜昌日報》聯合發起了”新時期農民村基層黨組織‘主航道’問題討論”征文。

三洞水村黨支部在討論中響亮提出:帶領廣大群眾致富是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航道!

他們這樣做了。他們已經實現了自己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