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模塊化的結構,就如同是一個個積木一樣排列組合就好了。
在未來的D時代,這是非常難搞定的事情,一個弄不好就會變成賽博BUG077那種存在。
但在文字時代,類似文字冒險倒是方便很多,設定不同的條件,滿足判定之後就修改角色的稱呼,或者調整故事的發展,就能夠讓故事根據不同的條件進行不同的展開。
至於演出?
哦,沒啥演出,就是文字敘述,而在魯路修這裏的表現,就是戰役地圖的生存條件、角色和一些台詞還有敵人的變化而已。
不過在未來,這種設計的成本就會逐漸的變得驚人起來,到時候想要這麼玩,成本將會是巨大幅度的提升。
而正因為這樣的設計,魯路修這個作品,也成了一個遊戲無法劇透動畫的作品:因為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會走什麼樣的路線進行展開。
川田正幸此時此刻就在嚐試。
“和GS上的相比,像素和紋理都要略差,但和D版本的相比,畫麵倒是差不多。”
作為遊戲編輯,川田正幸現在手頭就有D、GS和PGA三台機器。
麵對這個自己最喜歡的遊戲之一,他這個時候就在嚐試對比三個平台的畫麵。
“仔細看看的話,鋸齒有些多,但在屏幕上麵,表現反而要比大屏幕的更好。”
掌機的優勢就在於屏幕不大,因此作品的畫麵才能夠用更低等級的性能獲得更精細的畫麵——其實不是因為畫麵變好了,而是因為畫麵縮了,所以顯得更加精致了。
不過川田正幸發現,PGA的畫質其實還是能夠和D有的一拚的。
別,這畫麵還挺好的。
“當然,這可能也是和遊戲本身對性能的要求有關。”
川田正幸正在截圖。遊戲裏麵是有截圖功能的,所以用截圖對比是最好的手段。
“然後是底座輸出模式。”
川田正幸將PGA接入到底座上麵。
根據官方明,PGA在接入到了底座上麵之後,PU就會提升頻率,然後畫質也會提升。貼圖什麼的當然不會變化,但是貼圖會通過算法擴大,而D的圖形則會開啟抗鋸齒,這樣的話,畫質就更好了。當然,最好的還是矢量圖形,就算是輸出到大屏幕上麵,也是非常的精致。
“在輸出到大屏幕上麵之後,PGA上麵的畫質就會有提升……這還真是不錯。”
官方吹噓PGA的性能匹敵D,之前川田正幸是不相信的,但現在看到這邊的移植遊戲的效果,那還真是不錯。
當然,要看性能,那就要看大作了。
——怪物獵人。
這個遊戲當然是最好的了。
“不過到怪物獵人啊……”
川田正幸忽然想到了在地下流傳的GS版本的怪物獵人的D——生態。
那個D,聽挺有趣的,不過掌機版本,不知道支不支持這個係統……
“不對不對,幹活呢。”
把奇怪的想法從腦海之中扔掉,川田正幸開始嚐試起了怪物獵人攜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