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耶恩森作品年表(1 / 2)

1895年《卡塞亞的禮物》刊登在《拉夫恩》周刊上。

1896年《丹麥人》(Danskers),最早出版的小說作品。

1898年《艾納·耶爾克亞>(EinerElkjaer),小說。

1898年——1910年陸續寫作《耶恩森短篇小說集>(Himmerlandshistories),

1952年發行第十一版,內分三卷:一、《西瑪蘭人》(Himmerlandshistorier),二、《新耶恩森短篇小說集>(NyeHimmerlandshistorier),三、《耶恩森短篇小說集>(Hi—mmedandshistorier)。

1899年《悲歡>(Dolores)、《消失的森林>(ForsvundneSkove)、《路易遜>(Lounison)等三個短篇。

1900年——1901年曆史小說《國王的失落》(KongenFald)三部曲,一、《春之死》(ForaaretsDψd),二、《巨大的夏日》(DenStoreSommer),三、《冬》(Vinteren)。

1901年結集《波裏奇肯報》與<社會民主報>的連載作品,出版《哥帝斯克時代的複興>(DenGotiskeRenaessanee),內容是關於西班牙及巴黎的書信及報道。

1903年<法耶斯教會》(KirkenIFarsψ),散文。

1904年<德拉夫人>(Madamed’Ora),小說。《歌姬>(Sangefinde),戲劇。

1905年《車輪>(Hjulee),小說,是《德拉夫人》的續篇。

1906年——1944年《神話》(Myter),是連載於《普利遜日報>的簡潔散文和短篇,前後約150篇,共收錄九冊,由兩部構成。第一部為《神話1—5》,第二部為<神話新叢書>。

1907年發表<新世界》(DenNyeVerden),說明北歐的農村文化。

1907年——1915年陸續寫就了《異國短篇集>(EksotiskeNoveller),包括新加坡故事三篇,《工人、阿拉貝達與母親>、《小阿哈斯威爾斯>、<奧莉薇亞·瑪麗亞妮>。

1908年《冰河》(Braeen),描寫冰河期及早期人類的神話,是以“挑戰”為主題的小說。後來成為《漫長的旅程》(DenLangeRejse)的第一部。

1911年《北歐神祗》(NordiskAand),有關斯堪的那維亞神話的年代記與人物描寫。

1912年《吉卜齡論》(RudyardKipling),散文。

1915年——1916年《現代的序說》(IntroduktionTilVorTidsalder),散文。

1915年《奧莉薇亞·瑪麗亞妮》(OliviaMarianne),後收入《異國短篇集》中。

1919年《諾亞尼·葛斯特》(Nome—Gaest),以書中英雄的名字為書名,是《漫長的旅程》的第四部。

《失去的天國》(DetTabteland),描寫冰河時期以前的人類,其中,火山是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漫長的旅程》中的第三部。

1921年《哥倫布》(ChristoferColombus),是《漫長的旅程》的最後一部。

1921年《奇姆利人遠征》(CimbrenesTOg),是《漫長的旅程》的第五部。從1908到1921年,《漫長的旅程》六部終告完成,各是《冰河》、《船》、《失去的天國》、《諾亞尼·葛斯特》、《奇姆利人遠征》、《哥倫布》等。1938年整理成全二冊。

1923年《美學與進化》(aestetikogUdvikling)是《漫長的旅程》之後記。

1925年《進化與倫理》(EvolutionogMoral),含九篇散文。

1927年《動物的蛻變》(DyrenesFOrvandling),散文。

1928年《精神的目標》(AandensStadier),散文式的新理論。

1930年《時代的動向》(RetningerITiden),收錄1925年以來的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