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日軍發動總攻,龍虎台首當其衝。為減少傷亡,529團守軍暫時撤退,當日軍剛剛占領龍虎台,未及站穩之際,全團全力反擊,529團官兵個個奮勇爭先,與敵展開肉搏,盡管日軍派來增援,仍未能奪得龍虎台,三個多小時的血戰,529團官兵依然鬥誌昂揚,堅守陣地。8月12日後,日軍多次向南口東西兩側山地和龍虎台陣地進攻,均被擊退。
在二十多天的南口戰鬥中,529團與敵反複爭奪,重創日軍,529團也傷亡慘重,在無兵增援的情況下,他們服從上級命令,拚死堅守。8月14日,團長羅芳珪、1營營長李友於身上均多處負傷,仍大聲呼殺,不下戰場,此戰529團全團官兵2400人,犧牲1200餘人,幸存者幾乎人人帶傷,但士氣旺盛,同仇敵愾,視死如歸,與敵激戰不止。
此戰20多天,無論日軍怎樣瘋狂進攻,始終未能從正麵攻破南口陣地。直至國民軍奉令主動撤走。板垣征四郎哀歎道:13軍不愧為支那軍隊主力,銅牆鐵壁,難以突破。
隨後,《中央日報》對戰況進行了報道,《大公報》記者範長江親臨前線采訪,連續發表戰地通訊,讚揚529團英勇殺敵的事跡。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周刊》發表時事短評,高度評價南口保衛戰,529團的英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抗戰四大名團”之529團由此名震中外。其他三個團分別為吉星文團(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219團)、陳錫聯團(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謝晉元團(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
在常淩風的眼裏,這中國抗日戰場上的“四大天團”,他們打出了一個民族的勇氣與鐵血,他們是中國軍隊的表率者,他們也是中國軍隊的脊梁,他們更是中國軍隊軍魂所在,他們為中國抗戰史留下了光榮篇章,他們也為中國抵抗外來侵略史留下了光輝一頁,他們無愧於“中國軍人”這一稱呼!
聽到常淩風說出了自己團長的名字,排長先是眼睛裏一亮,緊接著又暗了下去,道:”隻可惜我們從南口撤退時,和團座的大部隊走散了。“
常淩風點點頭:“原來是這樣。”按時間來算,這個時候529團應該正在休整,不久之後他們應該開赴徐州戰場。羅團長在台兒莊中犧牲,而且他的女兒當時都沒有出生。常淩風對於一代名將著實是佩服的緊,中國從來都不缺少有血性的軍人。
常淩風又仔細打量起來眼前這幾個人,這些人雖然衣衫襤褸,但都是百戰的老兵,能夠從南口屍山血海中逃出來,足以證明他們不是一般人。說到這裏,不得不說起軍裝的問題。民國期間各個部隊的軍裝大不相同,主要是來自以下幾個原因,地域因素,中國地域廣闊,每個地區氣候不同,貧富差異較大;曆史原因,自清末以來,中國地方軍閥政治興起,與中央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民國以後更是呈現軍閥割據的亂象,各地軍閥政令上各行其是,軍備上或自給自足,或從依靠的列強國購取,自然也不可能統一。
當時華北日軍評論各支華軍,以軍容論,首推東北軍,其次是晉綏軍,再次是中央軍,最難看是西北軍。奉軍最富,穿的自然齊整,穿的極像關東軍,皮帽皮靴呢子軍服。晉綏商震部則是英式卡其布製服,玩軍體操,看上去很洋氣。中央軍是蔣孝先憲兵第三團,新製服威武雄壯。西北宋哲元29軍最邋遢,還是臃腫的老式大棉襖,破棉帽。但論戰力,那就不同了,穿戴最帥的東北軍一觸即潰,晉綏軍也是屬兔子的,中央軍可以一戰,西北軍則是神經刀,靠潮湧式衝鋒和大刀片也可抵擋一戰,但長久不行。
這時,那幾個人已經將鬼子的武器彈藥和其他裝備拾掇幹淨了,五個人還換上了鬼子的軍裝,當然軍銜都被他們扒了。
那排長又問道:”兄弟,剛才收拾這幫鬼子之後你的人去哪裏呢?“
而常淩風的回答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沒有別的人,這裏就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