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花中氣節最高堅(2 / 2)

這是一首詠物詩,首聯二句寫梅花不僅生長在杳無人煙的深山幽穀,而且還是迎著凜冽寒風的北向樹枝,梅花艱難開放,寫盡了梅花艱苦惡劣的生長環境,尾聯兩句承前意,寫梅花終於頂風冒雪怒放,凸現了它昂然傲立於層冰積雪中的偉岸挺拔的雄姿,渲染烘托出梅花不肯向惡勢力低頭妥協的鬥爭精神。詩人正是以梅花堅忍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來比喻自己的節操和誌趣。

第二首是: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落梅》

前兩句寫梅花越是飽受“雪虐風饕”摧殘折磨,不僅沒有消沉萎縮,反而越是桀驁不屈,凜然屹立於風雪之中;後兩句寫梅花雖然會有飄零凋萎之時,也以向司春之神的“東君”搖尾乞憐為最大的恥辱。全詩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梅花高潔堅貞的品格,詩中的“雪虐”、“風饕”、“東君”、無疑是借指為曾多次迫害、排斥和打擊陸遊的南宋統治集團的惡勢力。詩人以梅花敢於向惡劣環境抗爭的風骨,來自詡高尚的情操和信念。

第三首是《落梅》中第二首:

醉折殘梅一二枝,不妨桃李自逢時。

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

前兩句表現作者決不欽羨權貴而趨炎附勢,以梅來隱喻自己剛正不阿的誌趣,決不願與媚俗宵小為伍。後二句寫梅花終於戰勝了風雪嚴寒,迎風綻放,向人們報告春天的信息。深刻地揭示出作者笑迎春天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詠物詩無一不是借物明誌抒情,以諸多藝術手段展現詩人喜怒哀樂的思想感情,隱隱約約有詩人的影子在流動。這三首寫梅詩既寄托了詩人的思想感情,也是對南宋統治集團及周圍的宵小奸侫的反擊與嘲笑,蘊含著豐富複雜的政治抒情色彩。

在放翁老人晚年的百多首詠梅詩中,有十之一是描述詩人的癡癲、狂放、童趣形象的:

錦城梅花海,十裏香不斷。

醉帽插花歸,銀鞍萬人看。

——《梅花絕句》之三

春晴閑過野僧家,邂逅詩人共晚茶。

歸見諸公問老子,為言滿帽插梅花。

——《觀梅花至花涇高端叔解元見尋》

悠悠還過日,盎盎又逢春。

狂舞君莫笑,梅花插滿巾。

——《幽居歲暮》之二

此詩寫於放翁老人84歲高齡的臘月,亦即詩題中的“歲暮”。從詩的內容看,綻放的梅花向老人報告了萬物複蘇,春回大地的信息,老人以“又逢春”而欣喜異常。詩人特有的氣質,狂放不羈的性格,老而彌篤的童心自然就出現了“狂舞君莫笑,梅花插滿巾”的活脫脫老頑童形象。

一位耄耋老人,不僅頭巾上插滿了梅花,而且還在人前狂舞不休。萬人看也好,路人竊相語也罷,老人均不會在意的。

放翁老人晚年的詠梅詩,首篇是他60歲(1184年)於成都寫的《樊江觀梅》,止於85歲(1209年11月)的詠梅詩絕筆:

半黃半綠柳滿城,欲開未開梅有情。

放翁一病又百日,回視新春如隔生。

——《病中雜詠十首》之七

此詩之後的第十一首詩,即是那首千古絕唱“死去元知萬事空”的《示兒詩》。可見放翁老人愛梅之情和他的詠梅之詩,至死方休。

放翁老人除百多首詠梅詩篇外,尚有《定風波》、《望梅》、《卜算子》等七首詞,多是借梅言誌之作。收錄在《陸放翁全集·渭南文集》中。應該一提的是《卜算子·詠梅》一詞: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這首詞表現出陸遊標格孤高,堅貞自守的崚崚傲骨,以及決不與南宋統治集團為伍的高尚品格。不難看出,這是一首托物明誌,向南宋投降集團決不屈服、堅持鬥爭的詠梅傑作,傳誦不衰。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竟被指鹿為馬,批判陸遊是“把梅花寫成悲觀消極而又孤芳自賞的封建士大夫和舊知識分子形象”。這對陸遊是極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