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鮮戰爭,無論是紀實類還是創作類的文學作品,作家們大都著眼於前線的拚殺,山頭的爭奪。“上甘嶺戰役”、“奇襲白虎團”盡人皆知,但對襯托紅花的綠葉卻所知甚少。這次,該書推出的後勤軍務雜憶,則為翔實細膩地記錄抗美援朝的誌願軍的全貌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使讀者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讀罷如同親赴。從而在激情高昂、具體生動的描寫裏,去理解、感受那個地域、那個時代曆史年輪的斷麵。
有關工會工作的文章也是該書的重要內容之一。作者雖未係統地學習過現代管理理論,然而他對人本主義這一管理思想精髓的認識和理解已經達到十分深刻的程度。作者從宏觀經濟的科學發展觀出發,認為人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所以他特別注意學習、研究企業職工問題。他的文章也多從職工教育、職工保護、職工體育、職工娛樂、職工福利等多方麵、多角度持續關注和深入分析各種企業的職工問題。題材廣泛、思想明晰並充滿理解和人文關懷,甚至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工人階級的地位、作用等工運理論問題也多有涉及。這類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廣大職工對提高生活質量、提高自身價值的真實訴求,深得支持與好評,並有一定的借鑒與推廣價值。
書中關於集郵方麵的作品,為我們展示了作者解讀集郵世界的各種見識與評價,既有對高手的讚頌,又有自己經驗的奉獻;既有客觀公正的評價,又有各種方法的推薦,使集郵這類文化活動擁有了鑒賞與研究的普遍價值,成為幫助讀者正確認識集郵世界,積極組織集郵活動的導航篇與工具篇。讀者甚至很難說得清該把這些文章歸為企業職工活動或集郵文化專著哪一類中。
本書所收的其他各類作品,如遊記、讀書心得、日記、詩歌、雜文、影評等文章也大都具有充沛的文化能量,既能增加相關知識,又能陶冶情操,對引發個人興趣、提高文化素質都是很有助益的。
縱觀全書,讀者可以窺見作者對美好人生、高尚人格的追求。這些普普通通的文章蘊含著人生必備的德、識、才、學。若手備一冊,茶餘飯後,細細玩味,或可獲益匪淺。此書出版的立意,就在於提高生活品位,引領高尚情操,鼓勵後代熱愛生活,努力拚搏,創造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本書的出版,對作者也有重要價值:一為回憶和保存。書中許多篇章是他七十多歲以後寫的,如《我的朝鮮戰爭》一文描繪的是半個多世紀前的軍旅生活,一想起來就令他興奮不已。因為回憶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相逢,戰友的相逢又令人產生特殊的幸福感,忘生死、泯利害,是人生大境界的再現。所以,這類文章不僅對作者本人具有極大的保存價值,就是對他的戰友和其他感同身受的人也是一樣,通過回憶使壯美的人生在記憶的豐碑上定格為永恒。二為平衡與慰藉。這本書是作者的心血,他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找到成功的精神家園。他退休後,不甘寂寞,不圖安閑,依舊老牛奮蹄,披星戴月,在筆墨生涯的感悟中,追求自我完善的理想。這種超然和進取是老年人難得的好心態。寫書、出書可以使他獲得成功的喜悅、心理的平衡和精神的慰藉。這種智慧的平衡、理性的慰藉又使他找到了極可寶貴的健康的金鑰匙。總之,作者用手中的筆,蘸著辛勤的汗水,用多題材、多體裁、多側麵、多角度,寫出一篇篇華章。他用自己的作品描摹了生活的軌跡,構築了多彩人生,他沒有辱沒良知和使命。他的揮灑和努力,獲得了家人的敬意,也得到了周圍人的肯定。
通讀全書之後,多少有些雜、散之感。似感性豐盈,理性不足,缺少一些係統和嚴謹。好在內容豐富,感情真摯,讀者可以文中觀社會,字裏遊天涯吧。
謹以此書的出版,告慰作者的在天之靈。
易慧清
2006年7月1日於長春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