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六百四十五章 異樣狀態(1 / 2)

“你出了殿門便知!”聖僧第一次雙手合十,念了一聲佛號:“南壽無量!”

“南壽無量!”

此時正在大殿內的僧人,全都停下腳步,朝林宇陽行禮口誦佛號。

“聖僧先輩,既然如此我便告辭了!”林宇陽知道,聖僧這是在送客,同樣也表示他能做能說的,已經完成了。

林宇陽轉身向殿外走去,回想之前在聖僧佛法幻化的幻境內,所交談的一切。

在經聲中,因渡化所產生的感悟,林宇陽一時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似乎觸摸到了,與整個天地都不一樣的東西。

但是,在渡化之前,和聖僧的那番交談,卻能總結為三個詞彙。

籓籬世間,身在福中不知福,淫在行不在思。

聖僧先是假借荷塘為世間,問林宇陽覺得,在世間有什麼樣的苦難。

林宇陽以荷花荷葉等形容,苦難的不是世間,而是每個不同個體。

這些,是聖僧禪機中,林宇陽所總結出來的,籓籬世間,四個字。

同時,在這裏林宇陽,也是在向聖僧表示自己,一生經曆如此坎坷,還要受到各大勢力的脅迫,聖僧卻依然相幫他們。

話中禪機,聖僧明顯是聽懂了,再次以荷塘為假借,告訴林宇陽,苦是世間本來就是有的,他所經曆的那些不過是先體會到了世間的苦難,後將得到未經曆這些苦難之人,不能擁有的快樂。

林宇陽甚至是懷疑,聖僧意指是,他如果不經曆那些,便不能有如今進入異能世界的機會。

其中唯一解釋不通的地方,在於他進入異能世界,是因為以前的苦難得到的,那麼現在依然生存岌岌可危,又將在哪裏得到快樂?

聖僧顯然是知道什麼,卻沒有明說,為林宇陽心中留下了一個困惑。

困惑不能解,但是林宇陽卻覺得,聖僧是在說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聖僧又以佛心魔心之說,告訴林宇陽,苦難不過是身外事物與內心,互相違逆而產生的一種感情。

如果能修得佛心,將一切苦難都裝下,並且放下,就沒有苦難之說。

並且,聖僧還打比喻,內心的不滿足,即便已經擁有了世間最大的快樂,卻也會覺得,身在世間最大的苦難中。

而能修得佛心,便是麵臨了世間最大的困難,也能以一顆平靜心,去渡過,而不是在苦難中沉淪,一旦沉淪就成為了魔,將是世間苦難的製造者。

講到此處,林宇陽更感覺聖僧是知道什麼,在隱晦勸解自己,要放下一些執著,保持平靜心。

聖僧如此勸解,但又與各大異能勢力,一起來針對自己,將渡化之事立馬進行,讓林宇陽內心一陣狂躁,便有了怒喝之聲。

在怒喝中,林宇陽說自己本心不壞,可是身外卻總有苦難找來。

更是有責問聖僧,這能怪自己麼的意思。

然後聖僧再說的話,就是林宇陽所總結,淫在行而不在思了。

在林宇陽以魔的出生,作比自己一出生,便受到世間的不公平,作為反駁之言後。

聖僧同樣還是以魔來做比喻,跟他說,魔如果不做惡行,又怎麼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