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安和的夫人,在生下一個男丁且拉扯大後,身體便已經因為多年傷神,而變得不支。
家長兩位長輩,早些年就因為常年傷心,而撒手人寰。
李安和的妻子,能力有限的她在兒子二十出頭,也未能安排下親事。
臨終前,想到留他在夏國這麼呆著,不如讓他去國外尋找李安和。
李姨的父親,就因為母親臨終前的一句話,便吃盡苦頭想盡辦法,來到了當時最為強大的大英帝國的最大海港倫敦,一邊做臨工一邊在人來人往的海港打聽李安和的消息。
可能是否極泰來,來到倫敦不久後李姨的父親,就攢下了第一筆錢,然後福臨心至,想到了自己曾經在鄉裏酒肆幫手,釀得一壇好酒,便想到租個酒窖釀夏國美酒販賣。
夏國之酒極為醉人,放在平常時期恐怕難以在習慣了甜酒的國外生存。
但是,那時候正好處於大英帝國四處發展殖民地的時代,這樣的醉人烈酒卻受到了戰場回來,被傷痛折磨的士兵的歡迎。
時間才久下來,李姨父親便盤下了這麼一間屬於自己的酒肆。
之所以未見過李安和的麵,卻在一見之初卻認出,且下跪認父。
這是因為李安和修行了原因,衰老的極慢,且父子二人長相如一個模子雕刻而出。
李安和聽了李姨父親的一番訴說,即便心中信仰堅定,也黯然神傷。
在和李姨父親相認後,有意將他也帶入修行中,卻發現他天資不行加上年紀以大,修行卻已經來不及了。
心中還有著自己信仰的李安和,見不能將李姨父親帶修行,便和他言明,自己還是要回瑞士教廷,讓他在這裏好好生活。
不過,雖然再次分別了卻始終心裏有個掛念,便每隔幾年會回這裏。
特別是在李姨父親,娶了一位流落到倫敦的夏國女子,生了李姨後。
李安和發現自己的孫女,修行上的天賦居然比自己還要高很多,便著手安排下了修行環境。
後來的事情,就極為明了了,李安和一路當上了瑞士教廷的紅衣大教主,也順利進來了太上境界的後期。
可能是因為一生的經曆坎坷,加上又因為妻兒父母的事情,覺得虧欠他們。
在看到夏國處於水深火熱中,且即將發生更大的戰爭的時候,他便以一個夏國遊子的身份,去到夏國內和那些勢力提議。
也是因為他是夏國血脈,且又是以紅衣大教主這樣尊貴身份,在夏國國內各勢力之間斡旋,才換來了這些年的和平。
李安和雖然境界高,但是由於晚年多年的傷懷,且年輕的時候在戰場留下過病根,定下協議之後不久就去世了。
李姨這間酒吧之所以這麼超然,能以一個人做到一個勢力才能做出的事情。
便是因為李安和的身份,和他在定下和平協議中取得的功勞,加上李姨也從來,不和誰結怨,使得各大勢力都規定下,不可騷擾這裏。
至於普通人的騷擾,李姨現在也是長老境界頂峰了,自己就隨便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