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唐三彩的名稱由來嗎?

唐三彩實際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由於它燒製於唐代,所燒作品用的最多的色彩是黃、綠、白三種顏色,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稱,實際上,它所用的色彩還包括藍、赭、紫、黑等。這種彩色釉陶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工藝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對含有有色金屬元素的各種原料有了新的認識而製作成功的。這曆經了一個由粗到精的緩慢燒造發展過程,到唐代時,終於燒成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三彩”一詞,不見於古代文獻,最早的記載是民國時期。而世人對唐三彩的重視大約在本世紀初,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築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損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頗多的唐三彩作品。這批唐三彩被運到了北京市場上,受到了國內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視和古玩商的垂青,從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建國以來,唐三彩之名長期沿用至今。從工藝上看,唐三彩是“釉”而算不上“彩”,但唐三彩是約定俗成的名稱,有廣泛的影響,因而保持這一名稱具有普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