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2 / 3)

鍋爐通風采用了誘導通風。蒸汽機做功後的廢氣從煙箱煙囪下部的廢氣管噴出對燃燒室內的空氣產生誘導作用給鍋爐燃燒室通風。為了補充廢氣誘導通風的不足煙箱內還安裝了輔助通風裝置

鍋爐後部燃燒室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由鍋筒的煙管前行再進入煙箱,然後經過廢氣誘導由煙囪排出。

煙囪和誘導通風裝置的作用不僅是排出煙氣,也是鍋爐的負壓運行必需的。

穿越者目前所掌握的技術還不能製造鍋爐附屬的自動加煤機和風動搖爐裝置,所以目前焚火和清理爐渣的工作隻能用人力進行。

隻有鍋爐注水是使用一種特殊設計的蒸汽泵。

蒸氣鍋爐是壓力容器,安全裝置是必要的。

鍋爐必備的水位計,壓力表、安全閥、都是用穿越時帶來的舊設備上拆下來的零件替代的。

安全裝置關乎人命,可不能用粗製濫造的東西隨便替代,隻能等以後穿越者的技術發展起來再慢慢來研究完善了。

目前的技術水平,穿越者不敢造壓力太高的鍋爐,所以隻造了個定壓500Kpa的鍋爐作為過渡產品。

蒸汽機造的也很簡陋,就是一種簡單的雙作用單脹臥式蒸汽機。結構主要是一個汽缸,汽缸運動到右側末端時,打開右側進氣閥向汽缸右側充入高壓蒸汽,打開左側排氣閥,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向左運動,運動最左端時,打開左側進氣閥關閉右側排氣閥,向汽缸左側充入高壓蒸汽,使汽缸活塞向右運動。將汽缸活塞的往複運動通過聯杆滑塊曲軸轉化為旋轉運動。各閥門的開關也是通過聯杆滑塊帶動滑閥進行的。

最後是通過一個曲柄搖杆機構把汽缸活塞的往複運動轉變成一根輪軸的旋轉運動輸出扭矩。

整個蒸汽機費盡了攻關小組九牛二虎之力其中光是加工氣閥的過程就耗費了李正石和梁宵寒等人很大的精力

這樣原始簡陋的機械,由於越少密封件和保溫材料就李正石的估計熱效率隻能達到5%-8%,比瓦特的蒸汽機要高一些,比現代蒸汽機10%-15%的熱效率要低得多。

這套裝置和老式蒸汽火車上用的蒸汽機很相近,一些穿越者甚至想再接再厲直接就搞一台蒸汽火車出來。李正石嚇了一跳趕忙拒絕了。

由於反複的試驗消耗了不少鋼材李正石開玩笑說如果這一次不成功咱們就要破產了,家底都要折騰光了。

雖然穿越者已經成功製造出來黑龍寨的第一台蒸汽機,可是要投入實際應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是相關操作人員的選擇與培訓。

鍋爐運行需要司爐工,鍋爐人工焚火是個苦差事,鍋爐燃燒室的溫度最熱時可以達到1000多攝氏度,爐排爐門鍋板如果沒有水冷和風冷的保護在這樣的高溫下有可能直接被融化成鐵水。做司爐工煙熏火烤的,還要吃煤灰,一天下來折騰得沒有個人樣了。

穿越者中早先熱情滿滿要當大宋第一批鍋爐工的如梁宵寒等人,看到鍋爐工的工作又髒又累半天不到就要求換人,最後李正石還是培訓了幾個大宋民工擔當司爐工作。

蒸汽機的運動部件潤滑也需要人工進行,這同樣是個又髒又累的活計。穿越者也是沒有人願意幹這個,最後也是讓大宋民工擔當了。

機器造出來。安裝到位又費了不少勁。從黑龍寨工業區到應用蒸汽機的陳家寨煤礦,中間要走十五公裏的山路。蒸汽機連同鍋爐一起也有幾噸重的,翻山越嶺走山路是根本不可能靠人力運輸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