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大改(1 / 1)

筆者思索數日,決定全書大改,去除後續章節,重寫劇情。必不教讀者看客失望,亦非流水白文,情節之跌宕,人物之情感唯讀罷方知!。

唯憾付費章節不可刪減延後,費了筆者不少心思!

再謝諸君支持,小子叩拜則個!6

另奉上小文一則,任諸君鑒賞:

這是個遍地可以見的例子,一個人因為不公,在社交媒體上來表達他的恨意時,一幫人會冒出來展覽自己的菩薩心腸。人還是要學會寬容的,寬容既是給別人出路,也是給自己出路。唯有愛和寬容才能拯救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你被狗咬了,難道還反過去咬狗一口?在這些蠻橫的善良麵前,我們瞠目結舌,無言以對。如果繼續申辯,說:“可是你不懂,這個人太可恨了,騙了我的錢,敗了我的名,傷害了我的家人,氣的我想殺人。”別人會說:“是啊,真的是太過分了,怎麼這麼過分呢?然而,還是要學會寬容。”你又一次說不出話來,然而怒火依然在,矛盾依然有,痛苦與麻煩從沒有因為這些永遠正確的雞湯而解決半分。寬容,這兩個字真實一種無敵神器,一旦祭出,萬馬齊喑,無人敢言,所到之處,春風化雨,風月無邊。然而,沒有經曆過挫骨揚灰之痛,喪身失節之恥的人無法理解寬恕的艱難和不人道。猶太人做不到寬恕納粹,熔爐裏的聾啞兒做不到寬恕校長,家暴受害者做不到寬恕施虐的丈夫,我們做不到寬恕摧殘我們的人。中國人都在忍文化中長大,詩書禮樂,公序良俗,都在翻來覆去的說:“忍忍忍,和和和,他人有錯,你不要與人過不去,你要反思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受到傷害,要以德報怨。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寬容比較好。”我們從小就聽師長說,胸懷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他人就是寬容自己。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然而,另一種不公平現實相應而來,懲惡不足,而懲善有餘。尤其在沒有良好法製的社會,倫理道德混亂不堪,人們一味隱忍隻會讓罪行更加猖獗。不加區分的寬容,就是逃避的一種變態;不論是非的寬容,必會成為罪惡的幫凶。而這種絕對道德的背後,還有另外一種隱患。當整個社會隻容許恕道,寬容,忍讓,仁愛與恭敬,難麼走向陰謀,算計,告密,迫害,就是必然的道路。物極必反,最高大全的必滋生伴隨或迎向最醜惡壞的。君不見,多少君子一邊捋著山羊須,唾沫橫飛的告誡他人要善良,自己卻行盡貪汙,欺詐,**等醜事。君不見,多少好人在人前道貌岸然,人後德行敗壞。君不見,某某十年活動中,被控製的文化與壓抑的人性,沒有任何底線地瘋狂宣泄。麵對惡,魯迅說:“我一個都不原諒!”慕容雪村說:“主張寬容,可能是種智力低下的表現。”蘇格拉底說:“忍受過錯,勝於自行不義!”索爾仁尼琴說:“提舊事者失一目,忘舊事者,失雙目。”在未經事實的考量,情感的體恤和利害的思辨,就開始主張寬容,悲憫和遺忘的人,要麼無情,要麼無知。而這種姿態本身更像是一種通過占據道德至高點進行話語權的爭奪,他們未必是真的認同寬恕,隻是寬容是沒有風險的主張。通過鼓吹寬容,通過完美的道德表演,達成私欲私利,這種人,就是典型的虛偽者!就是魯迅口中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複,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的人。寬容隻有兩種人才有權利,一種是當事人,一種是上帝。任何逾越本分,替受害者決定,替上帝發聲,都是一種罪。這種罪,就是《狗鎮》中的格蕾絲式的傲慢,她主張寬恕殺人惡魔,父親卻無法忍受,說人要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要啊,但是你卻不給他們機會,而這就是極端的傲慢。傲慢,正是七宗罪中第一等的罪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得不抹去仇恨,因為不願沉溺其中,避免二次傷害,於是選擇寬容。但這不過是弱者不敢報複,從而被迫不再計較的心理安慰,真正的寬容是什麼?它不是道德,而是認知。它是一種類宗教觀念,眾生之愚,皆我之愚;眾生之罪,皆我之罪。它是一種同情性理解,以我及他,以此及彼,深入事件,體諒人和世界的掙紮,才有不輕易責難的修為。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生活與心境均已別有洞天,對舊事舊人都懷著明亮的慈悲和自由的柔軟,那時候,或許你可以說:“我真正寬恕!”

文本手打,卻非我所寫。隻覺其間意思頗合人心,甚是喜歡,不忍埋沒網域,特此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