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將《金瓶梅》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並稱為明代四大奇書,可見《金瓶梅》在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它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世情小說,同其他的三部小說相比,《金瓶梅》和今天的讀者們更接近,而且也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色彩。同時,《金瓶梅》也是我國第一部以老百姓和反麵人物為主角的長篇小說。
《美國大百科全書》的專條就曾指出《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對中國16世紀的社會生活和風俗作了生動而逼真的描繪”。可以說,在《金瓶梅》的世界裏,呈現給我們一幅明代中葉的社會風俗畫,一部形象的嘉靖、萬曆時代的社會生活史,可以說這就是《金瓶梅》的價值所在。
《金瓶梅》作為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發展的裏程碑。它突破了中國長篇小說的傳統形式,在藝術上也比在它之前的長篇小說有了更多的開拓和創新,為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作出了曆史性的巨大貢獻。
首先,是在小說的創作題材上,它從《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小說描述英雄豪傑、神仙妖怪轉為描寫家庭生活、真實人物。《金瓶梅》主要是通過普通人的人生經曆來表現整個社會的變化。在西門慶與人的商業往來中,在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人的愛恨、生死中體現出強烈的現實性以及明確的時代性。通過《金瓶梅》這部小說,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逐漸成熟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重大發展,它也為之後的其他世情小說開辟了廣闊的題材世界,並成為文壇上的一支主流。
其次,在小說的創作主旨上,從之前小說的全力歌頌理想轉為著重描繪社會的黑暗,從之前的表現美轉為暴露醜。在《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中,更多的是盡全力謳歌人們美好的理想,展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由此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而《金瓶梅》則一反常態,實現了中國古代小說完美觀念的最大轉變。通過西門大官人一眾人等極力寫出世情之惡、生活之醜。同時,它在表現生活中的假、惡、醜的時候,常常揭示出人物言行之間的矛盾,以此達到強烈得超乎想象的諷刺效果,當然,這種寫法也對後世的諷刺文學有極大的影響。
第三,是在小說的人物塑造上,從平麵化轉為立體化,從單一描寫到多樣刻畫。《金瓶梅》的敘事重心從以往的以講故事為主轉為以描寫人物為主,並且剔除了先前小說描寫人物性格過於單一、過於刻板的弊病,注重多方麵、多層次地塑造人物性格,細致入微地揭示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並且在一些人物形象中還出現了美與醜、善與惡並列的矛盾組合,這樣就能夠寫出人物在性格方麵的豐富性。
第四,是在小說的敘事結構上,從單一的線性發展轉為錯綜的網狀交織。在《金瓶梅》之前的小說,都是由一個故事聯結而成的,而《金瓶梅》則不然,它從生活的複雜性出發,發展為網狀結構。整部小說圍繞西門慶一家的盛衰史而展開,並以此為中心輻射到整個社會,使小說成為一個脈絡相連、情節貫通的生活之網、社會之網,雖然千頭萬緒,卻渾然一體。
第五,是在小說的語言藝術上,從之前的說書體語言發展為市井的口語化。比如說《三國演義》就是半文半白的演義性語言,而發展到《水滸傳》《西遊記》等小說時,白話語言日漸成熟,同時也向規範化和文雅化的方向發展,而《金瓶梅》則代表小說語言發展的另一個方麵,即向口語化、世俗化發展。它使用鮮活並且生動的市民的語言,充滿著濃烈的市井味兒,尤其擅長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刻畫人物,惟妙惟肖,讓人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