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赤尊信對他明言,這七式槍法貫穿陰陽、虛實、有無、與自然妙理渾而為一,乃他諸般武學歸一之作。
雖是他倉促間而做,未能詳細勾畫更多。但因涵括武學至理,能以七式而生出百千萬招。隻要沐青峰日後能於實戰中,不斷磨礪精煉,久之必會形成適合自己的風格與套路,繼而成就頂天立地的蓋世槍法。可以說,這七式槍法足夠讓沐青峰受用無窮,一生受益。
沐青峰心中也清楚,前人經驗,乃是數十年精華凝聚而成。他若自以為是,自創武功,便是無知。就算想要創出適合自己的槍法,那也要等到攀至高峰,近悟七式絕學後,方才有資格從中衍生,創出自己的東西來。
自古以來,開宗立派之人,無不熟讀精研前人成就,待累積無數,機緣成熟後,方才敢立言。就知謹言慎行,實是為人處事做學問的基礎。否則無德無行,縱有幾分聰明,也隻是人前頂著偌大身軀,背後卻遭人恥笑唾罵,空得無實虛名而已。
槍者,百兵之王,無定用之法,與兩兩相對時,借此來遙相擊刺。
然江湖中人,嫻熟武藝,故以藝精者為王,如此也方才能令眾慴服,莫敢有違。
槍法之道,王道、霸道、詭變之道,不一而足。五朝江湖,用槍高手無數,以槍稱雄稱王者亦有不少。
槍法有虛實,有奇正,有詭異。然,無論如何,槍法基礎,必是不動如山嶽,動時如雷霆,槍法展開也必要做到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入。以此臨敵,方才能無堅不摧。
最重要的是,槍法之道,難學難練,需長時習練,終身打磨,方才會有極大成就。
沐青峰內力未成,雖輕功身法有些模樣,但武學基礎著實差勁。此番模樣,自是無法做到風行烈那般槍勁外發,連綿不絕的地步。他比之風行烈尚遠不能及,更何談厲若海這一代槍法宗師。
他做不到槍法凝練如精芒,電疾而刺之巧妙,更無法展開槍式,灑出一片滾滾槍影,鑄就他瀟灑自在的姿態。
有些東西靠心領神會而來,但更多東西卻須多習多練才能達成。赤尊信傳他槍法基礎,要他轉化內力之餘,時間全部用在槍法基礎上。
他一聽就銘記於心,故這半月來,他苦練槍法基礎。
槍法基礎以攔、拿、紮為主,紮槍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要求力達槍尖,做到槍紮一線,出入似潛龍出水,猛虎入洞。
此外,更有崩、點、穿、劈、圈、挑、撥等常用方法,要求纏繞圓轉,勁力適當,方法正確。
練槍時,身法要靈活多變,步法亦要輕靈、快速、穩健。腰腿臂腕更要與槍合為一體,做到勁透槍尖方可。
正因如此,槍法在諸般武藝中難學難通。
又因槍能刺,且收放極快,令人防不勝防,故槍又被稱為兵中之賊。
然,做王做賊,是正是邪,全由人心做主,一念正則王,一念邪則賊,倒也能辨得。
沐青峰慶幸無比,因他身法步法本就靈活多變,變化無端。他什麼都缺,卻唯不缺這最為關鍵的所在。
基礎可以花費時間去學,但步法又到哪裏去學?
他心中慶幸之下,想到了一個適合他練習的方法。他三疊雲和五行迷蹤步已成為本能,並開始自然合一,對此他並未強加引導。因他知道,隻有自然過渡,才會無跡可尋,最是完美。所以他任由身心引導,自身則隻去練他的槍法。
如此一來,功效頓時大增。
他本就每日從早練到晚,累了便休息,餓了就尋些吃的,雖然苦,卻樂在其中。
現在情景,就見他步法身形飄忽不定,令人難以琢磨。
他本就瀟灑隨意,自由自在,故就連身形步法也都自發的向此靠攏,所以隨著步法身法越見成熟,他身形步法開闔轉動間也頗有些瀟灑意味在內,卻是漸漸有了一些自己的風格。
怎奈他槍法差勁,雖有這般絕世身法和步法,但每每出槍間,卻並無多少進步,隻能做到四平八穩,徐步緩近而已。
然他心態平靜,並不著急。因這種練功方法,不但習了槍法,同時也練了輕功和身法,最重要的是,在練習槍法身法的同時,他體內密度極高的內力,也被快速調動煉化著,以更快的速度被他轉化吸收,歸入丹田,被他所用。
這股內力,密度極高,為他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這般好處,他半月來,除了每日打坐修煉外,剩餘時間全做著相同事情。他心中明了,以他這般做法,一年出頭,定能將這股龐大內力全部轉化,到時必會增加十五年深厚內力。
不但如此,他一年苦功,槍法也定會小成,同時他身形步法經高強度磨練,也必會更加圓融,無跡可循,到時一相結合,就算他槍法差勁,卻也有著幾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