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1 / 2)

記憶力與學習性是人賴以生存的大腦思想的基本功能之一。記憶是思想之庫,是思想的基礎,隻有有了記憶能力,思想才能找到生根發芽的土壤,才能開花結果。而學習又能豐富記憶和思想,使其不斷充實,不斷完善。

學習與記憶,永遠是思想的法寶。思想靠記憶支撐,靠邏輯運轉,靠學習豐富和完善。人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改造思想。

記憶也是承載著情感的地方。往事能夠像電影膠片一樣,一幕幕都存留在記憶中,有的使人開心,有的使人奮進,有的則使人痛苦傷悲。令人痛苦的記憶應該稱作不良記憶,它們的存在會使我們痛苦,生活在陰影中,從而影響到了我們的心理狀態、日常生活和行為處事能力。

記憶是好的,可同時也是貯存不良遭遇的地方。有的人因為那些痛苦的記憶而消沉、報怨,痛苦不堪。報怨人為什麼要有記憶,甚至呼喚人們給他一杯“忘情水”,讓他忘了所有的前塵往事和所有的不快經曆。又或者給他一棵“忘憂草”,讓他忘了所有的煩惱。可是記憶如影隨形,怎麼撇都撇不開,而且越想把它忘記,可卻記得更清楚。

當我們打開記憶庫的大門,閑著沒事的時候,往事就開始在腦中放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由一些關聯的小意識形成頻道轉換,清晰地重複以往的畫麵。碰到傷心的,我們或歌或哭或難過,可是於事無補,碰到開心的,我們或笑或嗔或向往,可隻能懷念。當一切已成過去,回憶就已經很多餘。可要剪除那部分不良記憶,除了時間,除了生活經曆的層層覆蓋,我想沒有更好方法,這就像改造人們的本性一樣。隻能借助時間與智慧。

沒辦法,當人們真真切切的經曆過,生活過,要想選擇性記憶是不可能的,除非依靠未來科技。通過實踐的東西才記得更牢,所以我們親身經曆的每一件事都讓我們記憶猶新。而那些死記硬背的知識,幾年間卻忘了個七七八八。所以,我們的痛苦經曆是抹不去的,擦不掉的,它可能存留在我們的記憶中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釋懷了,並逐漸淡忘了而止。

人的痛苦失敗經曆不應該太多的,太多了要麼逼人發狂,要麼使人消沉,發狂危險,消沉則無用。所以痛苦記憶成了人們前進路上的最大阻礙和詬病,拖人們後腿,使人們命運不濟。因為它們會削弱人的鬥誌與銳氣,使人自卑,心理畸形,或者暴躁易怒,仇恨社會,報複人類。這都是不好的。

人的記憶之所以成為人類最大的包袱,亦是因為人們自己的作繭自縛,咎由自取。這就是社會廣泛的惡、不公平和個人的惡及求公平產生碰撞衝突之後形成的痛苦記憶。個人是永遠抵不過社會的,弱者始終為自己所縛。弱者首先把自己縛住了,再去和他人較量,當然是被傷得體無完膚。

人,不能成為記憶的奴隸,不能活在記憶裏。這些話先人們告誡了多少遍,可後人卻還是無法做得到,相信先人們也很少能夠做得到,因為人不可能真正拋開記憶,隻是看他夠不夠堅強而已。

現實社會中人人都在鍛煉心理承受能力並努力提高心理素質,意即要提高對外界打擊的心理抵抗能力。做到人家罵也不往心裏去,打也不往心裏去,折磨戲耍,小看諷刺嘲笑侮辱也不往心裏去,什麼都不往心裏去,心胸要寬廣,不要斤斤計較。可有多少人又練得到這麼高的境界?曆史上除了那些奸臣饞吏,漢奸走狗等等一些軟骨頭和沒有人格的人之外,我想隻有得道之人才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