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經決定由田豫將軍領軍三萬出擊西域,臣下估計這樣一來匈奴人會分兵向西,雲中的壓力會有所減輕,殿下應該勸趙雲將軍盡快恢複武泉、原陽等要塞。否則雲中城就太孤單了,一旦有變,後方根本來不及馳援。”
“這件事我跟子龍將軍提過,但他以為朝廷出兵西域後,匈奴會加緊攻打雲中,此刻分兵並不明智。”
“這?殿下,恕臣直言,趙雲將軍的判斷……”
“你的意思我知道了,有機會我還會勸他的。”
太子李丕骨子裏也不相信匈奴會加緊攻打雲中,但他現在也沒有信心說服趙雲,在京城的時候,得知趙雲屢戰屢敗,他也相信了一些人的話誤認為自己的姨夫趙雲年紀大了,腦袋瓜不夠活絡,還抱著過去在內地打戰的那一套陳舊的戰法不放。因為不知變通已經不能適應邊關的新形勢,不能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所以處處吃癟。
但他在雲中的所見所聞卻告訴他趙雲並沒有被年紀和固執束縛,他雖然身子骨不及以前強健,但思維依然敏銳,而且極富變通性。
臨行前父親跟他說的那些話早前他還存有疑慮,這個時候也完全相信了,趙雲在雲中的失敗不是實力不濟,而是他在默默的下一盤很大的棋。
世人常說他的父皇是個臭棋簍子,但趙雲的棋技似乎還在他父親之下,也許在虛擬世界裏他們二位都不是個好玩家,但在真實世界的廣闊棋盤上,二人卻堪稱頂尖高手。
來雲中有些日子了,李丕對匈奴人尤其是匈奴騎兵的特點已經有些了解了。
他們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戰術靈活多變,來去如風,攻擊如電,最拿手的是遊擊戰,偷襲戰,都是大衛的將軍們瞧不上眼的。
大衛軍隊的編製、指揮體係、戰術素養和戰術思想應付不來這樣的新對手。
如果在邊境跟匈奴人打對攻,拚人頭,再強大的國力也會在無休止的消磨中被耗盡,所以趙雲定下了驕兵之計,讓匈奴人充分驕縱起來,等到他們忘乎所以的時候,再來一招誘敵深入,然後以身為餌,將敵人拖入泥潭,貼身肉搏,以己之長克敵之短。
這無疑是最適合當下實際的絕妙好計謀。
李丕承認若不是臨行前父親的提醒,他是絕對看不破趙雲的這一波操作。
所以對蕭瑟的勸告,趙雲就有些不以為然。
蕭瑟雖然聰明絕頂,但畢竟不懂軍事,不了解邊境的情況,個人閱曆方麵終究差多了,也就無法看透趙雲的布局之精妙奇巧。
李丕也不想在這件事上展示自己過人的睿智,所以就裝起了糊塗。
裝糊塗其實並不容易,會裝糊塗絕對是大智慧。
……
經過深思熟慮,李軌最終還是決定出兵西域,助李沁在西域打出一片天地來。
力量上以騎兵為主,步軍少且精銳,遠征軍的主幹是兩萬六千名涼州軍,另有朱洪烈統帥的一萬禁軍,主帥是田豫,軍師是周興,副帥朱洪烈、太史亨(太史慈之子)。
大軍出征之後李軌就一直密切注視著雲中方向的動靜。
緊張是難免的,盡管賈詡在大勢的預判上從來沒有過大的失誤,但這種事不到最後時刻誰敢輕言成敗?
“陛下,夜已經深了。”
“哦。”
李軌從夢中驚醒,脖子有些酸痛,夜的確已經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