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巧是個月圓夜,約莫戊時剛剛過半,洛陽城裏便如往常一般,燈火通明。
從最巍峨的城門而入,映入眼簾的不是鍾樓,不是皇城,而是那亮如白晝的雅香樓。
酒香飄出約莫一二裏,便是城門,城牆上的新守衛默默吞咽著口水,耳畔也是雅香樓的悠悠琴聲。
夜夜笙歌是雅香樓的常態,能夠在這裏花天酒地的,不是一擲千金的豪客,就是身份地位顯赫的士族,而今天宴會的主角,名字叫做田青禾。
四月的殿試不知牽動著多少人的心思,能夠從中三十六名三甲郎中脫穎而出,得皇帝陛下賞識的,將來的仕途必然走的更遠。
與這批人交好,是所有京城勢力每年都在做的事。
這場宴會,考驗著各位貴胄收買人心的能力,也同樣是田青禾展現自己殿試魁首風采絕佳的機會。
時間已經是六月十五,出榜的一個多月來,田青禾不知接受了多少次京城各大勢力的宴請,京城名樓他也早已吃了個遍,每天被人阿諛到雙耳生繭,田青禾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僵硬。
正是人生最得意的光景,田青禾也義氣風發,他乃王氏一族的入贅女婿田氏之後,從小受盡王氏正統的排擠,如今終於苦盡甘來,曾經令自己低頭唯諾的同齡王氏子弟,如今更是連雅香樓的大門都進不來,而他們的父輩,卻在這裏聲聲誇耀著我這個外姓人孺子可教!每每想起這些,田青禾的脊梁也便挺得更直了。
宴會也接近尾聲,田青禾站在雅香樓的大門口,與今日做東的齊氏公子一同送別賓客,看著燈火輝煌的京城,田青禾嘴角微翹,魚已化龍,看我在這方天地攪起一番風雨。
田青禾已經三十有五了,年齡在同批三甲裏是最大的,而這也正是他田青禾最為人稱道的地方。
他並非二十奪魁的狀元新秀,也不是考學半生的老書生,他,是王氏宗族弟子,更是年僅弱冠便成為國師門生的風雲人物,而國師給他定了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規矩,三十歲前不得從文,三十歲後不得習武。
僅僅讀書五年,田青禾便從數萬讀書人裏拔得頭籌,傲視群雄。放在整個王氏,田青禾如此成就都是前無古人的。
京城王氏,發跡之久已不可考,與京城齊氏,李氏,趙氏並稱京城四大家族,曆史淵久,強過號稱與國同齡的李趙二氏。
當代王氏家族正值鼎盛時期,三十餘年前王氏武癡王品冠登臨絕巔,大勝南疆蠻夷,成為大晉皇朝兵部尚書,王氏從此也隱隱蓋過了其他三大家族,製衡京城,連當時的太子出行都得避讓王氏。
但王品冠也僅僅做了八年的王氏家主,王品冠位列兵部尚書第八年,皇帝陛下五十大壽之時,王氏家主王品道海外尋仙歸來,向皇帝獻上仙人法旨一張,有大氣運加於皇朝,可護佑大晉國祚千年不倒!
王品道被封大晉國師,王氏一脈自此權傾一時,達到巔峰。
田青禾自幼與王氏嫡係子孫生活在一起,越是顯赫的家族,內部的尊卑也就越明顯,田青禾作為一個外姓人,在王氏後代裏可謂地位最低……
田青禾生在一個王氏一族最為鼎盛的年月,是他的機遇,也是他的悲哀。
弱冠之前,田青禾是姓王的,王家勢大,田青禾的母親雖是王家的一支,卻並非家主一係,田青禾的外公王正德與當朝兵部尚書王品冠之父王正善,當代大晉國師王品道之父王正厚互為表兄弟,可惜三支血脈裏,王正善與王正厚都有個光耀門楣的兒子,而王正德卻隻生了個女兒,男尊女卑的社會裏,王正德失望至極,甚至連名字都懶得給女兒起。而他自己也並無建樹,在王家曆史上也隻勉強不算作紈絝。
後來的一切,田青禾也不甚理解,弱冠之年,王青禾成人之時,王氏當代家主悄然而至,弱冠禮上,震驚四座,收王青禾為門生,賜王青禾回歸父姓,自此,田青禾之名便在京城的圈子裏流傳開來。
王氏當代家主,便是大晉國師,王品道!
王品道雖是王氏家主,卻也隻掛了虛名,身為大晉國師,平時王氏子孫也難得見上一麵,王家家事王品道亦是很少參與。
而王品道卻出現在了田青禾的成人禮上,且收了田青禾做門生!
這一怪事,引得京城無數人口口相傳,人們在羨豔田青禾之餘,也對這大晉國師毫無道理的行為津津稱道,無數人幻想著自己也有田青禾的運氣,得國師賞識,一朝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