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013如何毀滅世界(1 / 2)

課一如既往的少,實驗依舊無比煩躁,不經意間時間飛速的流逝。

“過兩天我要去參加一個研討會,可以帶兩個學生,這是一個國際性的民間環保組織,平時大家探討一些關於環境的問題,並且向一些國家提出有用的倡議和環保方案,這次大家我們國家來,我們是東道主,除了我們學校有不少老師會去,還會有很多環保人士和學者,可以帶你們去看看,有意向的和我說一下。”

下課的時候去找老師的沒見過人,整個班甚至整個學院環保人士不在少數,但很多學生和老師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加入這樣那樣的組織團體,大家平時都忙著做項目,寫論文,哪有時間今天開會明天交流的,久而久之,很多人對這些都不怎麼在意。

去找老師報名的大多數是一相對較些年輕學生,吳宇也被王東平拉著去報名了,王東平之前在國外進修,那邊的學生比較熱衷於這些活動,吳宇隻好陪著去了,不然覺得對不起平時的那一聲聲“宇哥”,反正周末沒什麼安排。其他兩個所舍友相對年長了一些,平時比較忙,不像他兩,所以宿舍四個人裏麵也就吳宇和王東平畢竟談得來,或許是因為年紀差不多,沒什麼代溝,比較有共同語言吧!

最終他們成功擊敗,幾個競爭的女生,得到了陪同教授周日參加會議的名額。

說是會議,倒不如說,是世界各地一幫誌同道合的人,一次普通的聚會。先是一幫人,在那寒暄了半天,像模像樣的坐下來,討論了一些關於,環境破壞和保護環境的事,也譴責和讚揚了一些國家和政府。

至於具體商討了什麼,吳宇並沒有在意,說來說去無非就那些無關痛癢的事。或許這些專家和學者,的意見和看法,十分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但他們卻沒有能夠改變現狀的能力,在國家機器的推動下,社會需要的前提下人們隻會考慮當前最迫切的問題,至於以後的事以後再說。他們能做的隻是盡量別讓它變得更糟,當然,能這麼做已經很不錯了,至少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吳宇英語不是很好,除了和一些國內的學者交流,就不怎麼說話了,一直,把自己放在角落裏。倒是王東平好像遇到了以前在國外時候的熟人,在那聊的不亦樂乎,還介紹不少外國友人給吳宇認識,但吳宇隻是禮貌性的打個招呼,聊上那麼一兩句。就這樣一天就過去了,這一天似乎過得很有意義,至少相對於在實驗室或者圖書館來說。

“今天咋樣?”

“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們對北約前幾日在敘利亞所進行的軍事打擊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破壞進行了譴責和抗議,為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不是應該譴責他們對自由民主的踐踏和,幹涉他國,政治,還有不人道,反人類嗎?”

“這不是我應該幹的事,我們要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去譴責他們。你也知道這一顆炸彈扔下來能破壞多少花草樹,直徑幾十米內,寸草不生,灰塵和顆粒物能覆蓋幾平方公裏。這不就是對環境最大的破壞嗎?本來西亞地區,境就不好,這不是雪上加霜嘛?”

“你這不扯淡嗎?”

“你也知道是扯淡啊,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平民什麼的不也是扯淡。”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應該的,化學武器多好生產你又不是不知道,一個化肥廠,農藥廠,稍微改裝一下就能生產毒氣彈了,當年印度那個化肥廠殺傷範圍多大。”

“這個敘利亞怕是連化肥廠都沒有吧!”

“也不一定要化肥廠,生產洗衣粉的也可以,改裝一下也能生產出來毒氣彈。當初美軍好像就是為了洗衣粉打的伊拉克。”

“嗬嗬了。”

本來宿舍幾個人日常扯淡,扯著扯著就聊到段子上去了。對於這種環保組織,還是宿舍最年輕的小夥,王東平有發言權,畢竟他是唯一一個,在國外長時間待過的。在國內可能對大家對這樣的組織團隊很陌生,但在國外卻很常見,在國外,各種組織團體層出不窮,抗議遊行也是家常便飯,體製內有體製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

“其實這樣的組織,這些聚會還是挺有意義的,至少在很多方麵有著推動作用。搞科學的都是最清醒,也是能最先看的問題的,我沒有那些,人道主義組織,保護組織的提倡的抗議,可能今天的社會就沒那麼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