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榆關風雲(一)(2 / 2)

平州城南三裏外鬆林前的草場上,原平州軍大營已然在刺史張在吉的叮囑下重新整葺了一番,這是一個能夠容納兩千人的營寨,盧龍軍南征魏博之前,一直是平州鎮軍的駐地,各項設施都算完備,軍舍、馬欄、操場、箭樓等等一應俱全。按照張在吉的吩咐,鄭縣令親自征募了一千流民,三日內便將各處灑掃得幹幹淨淨,破損的柵欄進行了修補,軍舍的窗紙也重新做了粘貼,就連馬欄都仔細的洗刷一新。

當張在吉率刺史府及盧龍縣一幹官員在營寨門口迎接到新任平州兵馬使的時候,眼神卻不免暗淡了幾分,略略有些失望。無他,周知裕帶領的前健卒營官兵實在是有點……太少了。光是等候的平州一方官紳胥吏衙役差解就有百多人,兩邊還擠滿了前來圍觀的平州百姓和流民,大家都想一睹大軍風采,可結果等來的隻有寥寥幾十個。

張在吉還有些不甘心的問道:“好問,後續還有多少人馬?某也好交代下麵預為布置。”

周知裕有些尷尬,但當著那麼多人的麵,卻不能墮了自家威風,咳了一聲,笑道:“胡虜,跳梁之輩而已,癬疥之疾,哪裏需要多少人,有這幾十個老軍足矣!”

兩人素有深交,本是同村玩伴,一起長大的,隻不過一個後來從了文,一個習了武。張在吉自然知道這位好問兄是嘴硬,便也隻能無奈一笑,引著周知裕等人進了營寨。

周知裕是新任的平州兵馬使兼榆關守捉使,也就是說,他是平州地方名義上的二號人物。但在盧龍軍體製內,各州兵馬使是由節度府直接節製的,刺史張在吉管不到周知裕。相反,在盧龍軍許多州縣,兵馬使因為掌握軍權,又直轄於節度府,在地方上往往說話分量更重一些,有些強項的兵馬使甚至直接插手地方政務,刺史也為之無可奈何。這樣的人物到了地方,平州凡是上得了台麵的都到場了,當晚就在軍營內擺開酒宴犒勞新到周知裕等人。

周知裕是個做事幹淨利落,不喜歡拖泥帶水的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享受上,第二天一早便趕赴城內刺史府,和張在吉商議了整整一天,將糧餉事宜梳理好,再把征募流民的細節敲定,回來的時候帶了一疊文本告身,便在軍營內召集所有軍官軍議,當場宣布了新的任命。

要想重整平州鎮軍,就必須將軍官架子搭建起來,對於這件事情,周知裕在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按照節度府給的編製,平州鎮軍包括三個標準營頭,每營五都,每都兩隊,每隊十夥,實職領兵的軍官為三個營指揮、十五個都頭兼隊正、十五個隊正、一百五十名夥長。實際上各軍頭是不會按照滿編來征募的,簡而言之,就是吃空餉。這不單單是盧龍軍的慣例,也是天下各軍的慣例。軍頭若不吃空餉,如何養活一家老小?如何迎來送往?如何享受尊榮富貴?甚至在關鍵的時刻,哪裏來錢犒賞手下弟兄,讓弟兄們賣命?

好一些的軍頭隻吃一成空餉,差一點的就會吃兩成、三成,更有甚者達到五成!周知裕算得上一位好軍頭,他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負,因此計劃中隻準備吃掉兩百人。他的計劃是自己親任中營指揮使,中營隻設三都,剩餘兩都全部吃掉,這些錢儲備下來以應急用。同時,另外兩個營指揮他也暫時不打算任命,一來沒有好的人選,二來可以留作將來將士們立功升遷的盼頭。所以,他需要任命的實際軍官數額為十三個都頭兼隊正、十三個隊正及一百三十名夥長。

可目前包括親衛在內,新立的平州鎮軍目前隻有八十四人,其中十四名軍官,而且軍官中十人都是夥長。人員的缺乏讓周知裕很為難,他左思右想,幹脆與刺史張在吉商量,直接以兵馬使和刺史的名義寫下了七十份夥長、從九品下陪戎副尉以及十份隊正、正九品上陪戎校尉的告身。換言之,所有跟來平州的前健卒營士兵全部官升一級!

按照這份任命,平州鎮軍可以搭起一支七百人軍員即七個都的軍官架子,當然所有都目前都沒有都頭,其中兩個都還沒有隊正。都頭的任命需要向節度府專請,平州軍因為新立,目前還沒有戰功,所以都頭一級軍官隻能等將來再說了。缺額的兩個都的四個隊正,周知裕幹脆讓四個親衛兼了起來,直接充作中營。剩下五個都則編為左營,營指揮也由周知裕暫領,右營則完全空缺。

於是,軍議之時眾人立刻沸騰起來,大夥兒分享到了新立營頭的好處,頓感此行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