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倭國浪人(2 / 2)

倭寇頭頭此時狀若瘋狂,速度卻已達到最高,猥瑣猙獰的麵部在秦易眼中越來越大,特別是那突出的上顎上的黃牙,排列不一,更給人惡心的感受。

兩人的距離越來越近,隻是一個穩如泰山,一個快若流星。

穩如泰山的,一顆不眨眼的盯著對方,沉穩有力。

快若流行的,衣擺更是在速度的帶動下在身後拖起一條尾巴。

奇異的情景在電光火石間發生!

就在二人距離無限接近之時,所有人都以為倭國頭目將接著衝勢給予秦易凶猛攻擊,倭國頭領將刀一橫,而後猛蹬地麵,整個身子懸空而起,而後借著前衣擺的掩飾,後腳接著猛衝的攻勢向著秦易麵部刁鑽的攻出!

秦易在倭國頭領橫刀時,光滑如鏡的刀刃反射出日照的光芒,瞬間被迷了眼。

腳尖帶起迅猛的風聲,在秦易閉眼的霎那直攻秦易雙眼。

“啪!”

腳趾間直直攻在秦易的刀麵上,秦易雖然平日魯莽,大大咧咧,主練外家子,但畢竟粗中有細,更何況修習了秦家祖傳絕學——冰壺秋月訣,他,豈會如此不堪!

秦易雖未看清對方攻勢,但早已感受到無以倫比的危險,在那瞬間當即橫過手中砍刀,另一手抵住接近刀尖的刀麵,他,用砍刀刀麵護住了自己麵部。

然而,秦易的砍刀竟在對方的攻擊下呈現弓形的弧度,一攤鮮血,順著砍刀刀麵流下,因為對方強猛無匹的力量,砍刀刀刃刮入秦易抵住刀麵的手掌,秦容當場掛彩!

反觀倭國頭領,在攻勢被抵擋之後,竟接著秦易砍刀的反彈之力,在空中翻滾一圈,武士刀的光輝在空中畫出弧形,而後他雙腳猛蹬地麵,同時握緊武士刀,直衝秦易砍去。

“當~”

一道清脆的聲響,在眾人耳畔縈繞,倭國頭領猥瑣的笑聲響起,血液接連不斷的滴落在他眼前的地麵上,不久便聚為一灘怵目驚心的血泊,血泊旁,半截鋼刀安靜地躺著。

注1:此處關於穿著未經考據,僅通過影視劇中形象描述。

注2:日本僧侶空海曾於804年隨遣唐使赴唐學習佛經,他書中多次將中國稱為“支那”,不過畢竟是個人對中國的稱呼,再結合《大唐西域記》(646年,即玄奘所著)中記載印度古代稱中國為“Chini”,源於“秦”的音譯,因此本人假設本文故事所在年代(前文出現王守仁形象,其生卒為1472-1529)日本已稱中國為支那。而在早期,其實支那屬於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尊稱,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支那亡國”是指明朝亡於清朝的那一年;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這是後來同盟會黨報《民報》的前身。直到近代甲午戰爭之後,支那逐漸變為日本對中國的蔑稱。

另,或許本章描寫日本人的攻擊變招之類與日本本土武士道有所出入,因未曾了解,隻按自己想象寫了,日後故事也會出現與正史時間有衝突之處,但年代不會相距太遠,會控製在70到100年之內,屆時也會詳細說明,避免誤導讀者。此篇中日本倭寇入侵時間出入應該差距不大,因正史記載的日軍首次大肆入侵為萬曆年間朝鮮戰爭,即電影《鳴梁海戰》之時,而在朝鮮戰爭之前百年間,早已有小股日本浪人連同海盜時常騷擾江浙沿海地區。

在此感謝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所提供的部分信息來源。同時,臉皮稍厚的來一句:求推薦和收藏,暫時隻敢求免費的。